2018年10月22日07:4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20日,首次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考試開考,河南近萬名考生走進全省14個考區、327個考場參加考試。記者從河南省司法廳了解到,我省報考考生約三分之一進入主觀題考試,考生平均年齡27歲,其中年齡最大的64歲,年齡最小的18歲。
參加主觀題考試考生平均27歲,最小者18歲
2018年是施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實施機考的首考之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兩次完成:9月22日舉行客觀題考試、10月20日舉行主觀題考試,只有通過客觀題考試的應試人員才可以參加第二階段的主觀題考試,客觀題合格成績在本年度和下一年度內有效。
記者從河南省司法廳了解到,我省近萬名考生達到了客觀題考試合格分數線,約占報名考生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些考生取得主觀題考試資格。考生中年齡最大的64歲,年齡最小的18歲,平均年齡27歲。
據介紹,全省設置主觀題考試考區14個,各考區都設一個考點,全省共設置考點14個,考場327個。其中,鄭州考區主觀題考試設鄭州師范學院東校區一個考點,105個考場,11個人臉識別安全通道。
主觀題考試與傳統紙筆考試有四個不同
主觀題考試與傳統紙筆考試有啥不一樣呢?
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是首次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考試(紙筆考試),除傳統紙筆考試的所有程序和考務事項外,還新增四項內容:
實行司法部、省廳全程聯網監考、巡考系統,適時同步監控每個考點考場的考試情況;
首次配備考試專用書《法律法規匯編》,每個應試人員1本;
實行“凈考”,考生除準考證、身份證外,不得攜帶任何物品進考場,考場內統一配備石英鐘,并為每一位考生配備了文具袋;
升級考務安全系統,實行人臉識別驗證,應試人員必須經過人臉識別安全通道驗證后方可進入考場。
現場為“馬大哈”考生出具臨時身份證
每年考試,即便三令五申,依然會有考生出現突發狀況。為此,省司法廳主動聯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疏導交通,維護考試期間交通暢通、安全,協調考生車輛停放;部分考區聯合公安部門安排專人,攜帶專用設備,為丟失身份證的考生,通過聯網查證考生身份,出具臨時身份證明,確保考生順利參加考試。(記者 段偉朵 通訊員 胡真真 文圖)
11月24日,浙江省高考英語科目考試成績公布后,考試成績受到部分考生及家長質疑。11月27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聲明稱,浙江省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安排2次考試,考生可報考2次,選用其中較高1次的成績。
12月2日,考生參加完上午的考試走出考場。本次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計劃錄用1.45萬余人,共有137.93萬人通過資格審查,108萬余人繳費確認參加筆試,92萬人實際參加考試,參考率約為84.5%,參加考試人數與錄用計劃數比例約為63:1。
昨天上午9時,2019年度國考公共科目筆試開考。據了解,本次國考招考共有中央機關75個單位和20個直屬機構參加,計劃招錄1.45萬余人。2日下午,記者從河南華圖教育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獲悉,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科目已結束。
根據中央和我省聘用制書記員管理制度改革有關精神,結合我省檢察機關司法工作實際情況,為滿足工作需要,河南省檢察機關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書記員(用工方式:勞務派遣),具體事項公告如下。
2019年高考報名即將啟動,昨日記者從省招生辦獲悉,全省將嚴格審核高考考生資格,杜絕各類違規報考。按照規定,高考考生報名資格審核遵循“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具體工作由市、縣(區)招生辦以及報名點學校負責。
11月13日,鄭州,河南工業大學校園內,不少考研生到走廊等室外場合背書,以防打擾到教室內自習的同學。為了省去每天找位置的繁瑣,他們用小馬扎、復習資料等物品占位,而緊靠著暖氣片的位置就成了最搶手的地方。今年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于12月22日拉開帷幕,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個小凳子、一個水杯、一大摞復習資料,就是考研生們的全部裝備了。冬日的室外十分寒冷,走廊窗邊也有冷風透過,但有考研生說,“這樣反而不會犯困,背書更精神、效率更高”。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日本東京醫科大學7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補償性措施,表示將補錄遭遇不公待遇的部分考生。此前該校曾被曝出針對女性考生及部分復讀生等進行減分操作的招生歧視丑聞。
今年,全省普遍實行考場視頻監控全覆蓋,監控信號實時傳輸到省司法廳監控中心,實行網上監控。計算機化考試采用物理隔離或張貼防窺膜,為考場內考生提供獨立安全空間。
鄧風華在給學弟崔少揚的信中用標黑加粗的字體寫到,“即使到了北大,我們也和那幾億的農民工人互為鏡像。“工地上收到北大錄取通知”的消息傳遍網絡,崔少揚紅了,剛從北大畢業的鄧風華也看到了這則新聞。
鄧風華在給學弟崔少揚的信中用標黑加粗的字體寫到,“即使到了北大,我們也和那幾億的農民工人互為鏡像。“工地上收到北大錄取通知”的消息傳遍網絡,崔少揚紅了,剛從北大畢業的鄧風華也看到了這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