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2日17:3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落實“八字方針” 打造改革“升級版”——從經濟數據看2019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推進?
新華社記者姜琳、毛振華、王銘禹
鋼鐵、煤炭年度去產能任務提前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負債率再降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近六成……21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突出亮點。
當前,國內外形勢依然復雜多變,改革面臨更多新挑戰。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推動改革邁向“新境界”。
深化改革“固成果”
走進蘭州市紅古區的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上世紀50年代的老廠房帶來的歷史感撲面而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職工干勁十足、充滿活力。
和大部分煤炭企業一樣,窯街煤電因煤價大跌一度瀕臨倒閉。這兩年大力推進的去產能,倒逼企業自身改革、降本增效。2018年,在煤炭產能減少170萬噸的情況下,公司利潤反而增長近40%。
窺斑見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消息,2018年前11個月,我國大型煤炭企業利潤總額1467億元,同比增長31.9%。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802億元,同比增長63.5%。曾經“苦不堪言”的兩大行業都過上了多年沒有的“好日子”。
“2018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持續見效,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新動能逐步壯大,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成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我國經濟正在處于轉型升級當中,有轉型之痛,也有變化和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我國供需失衡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供給側。“三去一降一補”成果需要鞏固,同時推動更多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出清,降低全社會各類營商成本,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
優化環境“增活力”
從事高端鋼材生產制造的中新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江蘇新沂的“電力大戶”。
2018年,由國網新沂供電公司當“紅娘”,中新鋼鐵與一家能源服務公司簽訂“直購電”協議,獲得每度電0.02元優惠,一年下來節約用電成本1300余萬元。
微觀主體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單元,只有市場微觀主體活力十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取得成效。廣大企業家最關注降成本,期盼著能減負松綁、輕裝上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至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收入中的成本同比繼續減少0.21元。全國企業和個人減負總規模超過預計的1.1萬億元,達到1.3萬多億元。
“除落實減稅降費外,還應加快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以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為主導的正向激勵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表示,要有效激發干事創業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培育發展更多優質企業。
加速創新“提層次”
一支小小的中性筆,蘊含著創新“大門道”。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里頭的墨水此前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
蘇州雄鷹筆墨新材料有限公司經過多年試錯改進,終于成功研發顏料型中性筆墨水。2018年11月產品正式投入市場后,短短兩個月,銷量就超過40噸。
“我們每個型號的墨水都能做到500米畫圓不斷線、不卡墨,遠高于其他企業200米、300米的畫圓測試標準,價格也比國外同類產品低15%左右。”該公司總經理張勝男介紹說。
從一支筆到一輛車,從一點墨到一張屏……在創新引領下,2018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快于規模以上工業5.5個百分點;鐵路客車、新能源汽車、光纖、智能電視等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網上零售額增長超過20%。
“盡管新的力量不斷生長,但也要看到,我國仍處于經濟發展階段轉換期,經濟結構調整仍在持續。傳統優勢正在逐漸弱化,新的競爭優勢尚未有效形成,產業鏈安全面臨挑戰。”李偉說。
在他看來,國際貿易摩擦使得我國仍處于價值鏈中低端和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進一步暴露,迫切需要我們加快優化提升,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不斷推動產業升級,形成發展新動能。
通經活血“暢循環”
位于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中的天津卡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人工智能商用服務型機器人研發、生產制造和產品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在建設生產工廠時,公司遇到了不小的資金壓力。
“由于缺少房產等有效抵押,從金融機構貸款并不容易,最終在園區幫助協調下,我們得到了包括政府天使投資、融資租賃等在內的上千萬元資金支持,彌補了產業化關鍵階段的資金缺口。”公司CEO尹利說。
如果把實體經濟比作國民經濟的軀體,那么金融就是支撐軀體的血液。不過一些實體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常常遭遇“缺血”之痛。
我國國民經濟循環中,不僅有金融供給與實體需求脫節帶來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存在市場產品供給與需求脫節造成的需求外溢、產能過剩,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脫節導致的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
“要素流通尚存障礙,國內外統一市場建設仍有巨大空間。”李偉表示,這需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形成國內市場和生產主體、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2019年,我國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推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一年來,世界經濟風云變幻,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愈演愈烈,世界經濟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上升,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6674億元,同比增長8.2%,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5%。要繼續加大改革力度,促進供給結構與消費結構更加匹配,進一步激發消費增長潛力,促進消費增長動力不斷釋放。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了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意見》也關注到當前在流通領域和消費領域亟待解決的一些瓶頸和短板,并切實從問題入手促進消費增長。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著力鞏固去產能成果,陸續出臺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著力抓好補短板穩投資各項重點工作,推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們仍然要緊緊圍繞“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加大“破、立、降”力度。
現實地看,減稅降費是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長遠地看,減稅降費是“放水養魚”,有利于保持財政收入持續平穩增長。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落實“底線任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只有把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政策導向牢固樹立起來,動真格、見真章,才能補齊短板,更好發揮“三農”的壓艙石作用。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提升產業鏈水平 打造競爭新優勢——貫徹落實“八字方針”系列談之“提升”篇 打通梗阻“暢循環”——貫徹落實“八字方針”系列談之“暢通”篇
回顧2015年底,中央明確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重點工作和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不得不邁過的坎、不得不闖過的關,大踏步闖過去,我國經濟發展就能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1月16日上午9時,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省人民會堂隆重開幕。河南省省長陳潤兒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