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9日09: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市民在鄭州龍子湖公園參與特色休閑運動——賽艇。
王 宇攝(影像中國)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看,春風又綠咱鄭州了。”河南省鄭州市退休工人于國安與朋友在家附近游玩,驚喜地發現路邊標牌上有句最愛的唐詩。走在林蔭道上,聞著撲面而來的花草香,走進雕塑公園,幾名老人吟詩漫步,開心不已。
2012年2月,為發揮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龍頭、重心和示范帶動作用,鄭州市按照“組團發展、廊道相連、生態隔離、宜居田園”布局,在城區及周圍規劃城市公園、游園及綠色廊道,逐漸形成“兩帶、三圈、四心、九水、千園、三十一廊”網絡化生態空間格局。如今,城區景觀環境明顯提升,一座“新綠城”如畫卷般展開。
扮綠城市,說來容易,卻是一場攻堅戰。不同于一般的綠化提升,生態廊道建設是城市交通、道路、生態綠化的一次綜合建設。拆遷,是攻堅戰的序曲。
“當時我是村黨支部書記,也想不通。”74歲的中原區常莊村村民李發強打開話匣,“俺們村挨著中原西路,屬于城鄉接合部,家家戶戶有生意,開小飯店、雜貨鋪。拆了做生意的房子,光種草種樹,俺們吃啥?”
“只要做得對,群眾就支持。”中原區綠化所所長任秋愛介紹,作為第一條標準化道路廊道工程,通過積極開展群眾工作,僅一個月,中原西路沿線就完成拆遷任務。如今,中原西路一般綠線控制寬度為50米,綠線內,結合道路交通組織功能,明確設計出綠化隔離帶、漫步道、自行車道、公交港灣、背景林帶等,實現了“公交進港灣、行走在中間、輔道在兩邊,休閑在林間”。
從2012年起,隨著生態廊道建設不斷推進,原規劃“兩環十七放射”,逐漸增至“兩環三十一放射”。“兩環”即鄭州市區的三環路、四環路(含四港聯動大道),“三十一放射”即三環、四環之間的三十一條放射道路。
放射還有對接。與城區連接的中牟新區、新密新區、中原新區等“六城十組團”主要道路、水系和重要節點,鄭州市繼續實施生態廊道建設,并對快速通道、環路兩側、出入市口等重點區域實施拆遷、綠化。
另外,鄭州市還在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七里河等濱河兩岸綠地建設綠道83.39公里,7條鐵路沿線綠化面積3636萬平方米,賈魯河、魏河、潮河等148公里綠道也在建設中。
“開車上班的少了,走路、騎自行車的多了。”西流湖辦事處工作人員李麗娟說。
扮綠廊道,更要綠出新意。“生態廊道建設,不僅要改善鄭州城市環境,還要促進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河南省風景園林學會理事長、高級工程師李欣介紹,鄭州城區建設的生態廊道,包含喬、灌、草等多種類、多層次植被結構,不僅凈化空氣、改善環境,更帶動了周邊土地價值增值,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通過生態廊道建設,拆遷的土地轉換為農業用地,緩解了建設用地緊張的局面,解決了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建設問題。此外,生態廊道內配建的公廁、小賣部、自行車驛站、休閑小廣場、加油站綜合體等設施,讓群眾在休閑的同時享受便捷生活。
生態宜居的綠城鄭州,又回來了。截至2018年底,鄭州市區146個公園、27個綠化廣場、598個游園、19495公頃綠地,都成功與綠色廊道相連。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5.84%、40.83%和13平方米。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29日 06 版)
今天上午,全長4.37公里的崔各莊馬道正式開通。天空純凈,綠樹映襯,上午10時,第一批騎手在崔各莊馬道策馬啟程。“未來我們還將啟動馬道二期建設,增強傳統鄉土文化體驗功能,建設集生態休憩、歷史追憶、文化教育、體育休閑于一體的城市綠道。
47歲的鄧勇是銅梁區巴川街道玉皇村村民,過去長期在外務工,家鄉環境的不斷變化讓他下決心回鄉創業。巴川街道玉皇村黨支部書記柏小林介紹,企業借助綠道聯通,互相協作,資源共享,產業不斷擴大,“綠道經濟”效應正逐步顯現。
金秋時節,山東日照市28公里的陽光海岸綠道建成啟用,綠道有機串聯起海灘公園、游艇碼頭、河口濕地等景區景點,成為國慶中秋假期眾多游客的“打卡”地。國慶中秋假期,北京、甘肅、上海、海南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8.6%、14.4%、13.7%和12.5%。
24日下午,“畫好同心圓,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來到銅梁西郊示范片,來自全國57家中央、省級重點新聞網站的記者就示范片及其帶來的綠道經濟進行了深入了解。
新時代下,“路”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重慶市銅梁區西郊,60公里的綠道,圈出了生態圈、產業圈、美景圈。目前,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銅梁引進“中央廚房”,建設冷儲基地;建設網紅直播帶貨基地;盤活農村閑置土地、開墾荒山荒坡5萬余畝;
新時代下,“路”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重慶市銅梁區西郊,60公里的綠道,圈出了生態圈、產業圈、美景圈。為了促進旅游業持續復蘇,銅梁還推出了西郊花語悠游谷、安居古城、銅梁龍景區一日游等多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即(5)日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正式推出《銅梁之“道”》上下篇,揭秘這條綠道如何奏響鄉村振興強音。自西郊綠道全線貫通以來,綠道和它所串起的田園美景已經成為銅梁鄉村旅游最新“打卡地”。
重慶市銅梁區巴川街道玉皇村11社村民黎龍芳的鮮花步道引人注目,路邊撒播的格桑花、木春菊開得正盛,與路邊蔥蘢的林木相映成趣。由銅梁區商務委和文旅委牽頭,玉皇村正在集中連片打造農家樂,預計今年將打造5家農家樂,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封市提出“打造北方水城、加快構建現代水生態文明體系”的治水思路。“‘一渠六河’連通綜合治理工程是開封市水系總體規劃和‘十湖連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黑臭水體治理’和‘四水同治’的重點工程。
作為綠道的配套工程施工方,某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答辯稱:事發時尚未進場施工,不存在過錯。當地鎮政府答辯稱:沈某本人的過失是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鎮政府在本案中并無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