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9日08:28 來源:每日經濟
五一小長假剛過,土地市場便熱鬧起來,僅5月8日單日,多家房企在各地的拿地總金額便接近300億元。
自3月份以來,熱點城市土地市場明顯升溫,尤其是熱點一二線和強三線城市土地競拍市場普遍回暖。五一小長假剛過,不少城市的土地市便開始熱鬧起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5月8日,包括天津、蘇州、濟南在內的10余個城市共成交約32宗地塊,單日成交金額近300億元。當日拿地的既有如碧桂園這樣的頭部房企,也有金地、奧園等實力房企,其中更不乏像天陽、秦山等各地中小規模房企。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8日成交的32宗地塊中,除極個別地塊為底價成交外,高溢價率成交地塊占據多數。
房企多地高溢價“搶”地
4月下半月以來,房企“搶地”節奏明顯加快。相關機構統計顯示,4月單月拿地金額超過50億元的房企就多達18家,多次刷新土地市場的月度記錄。
進入5月份,房企的“搶地”模式進一步開啟。5月8日當天,便有包括天津、蘇州、濟南在內10余城舉行土地出讓,土地成交總金額近300億元,吸引了包括碧桂園、金地、榮盛等在內的眾多房企,多宗地塊拍出高溢價率。
如江西九江兩宗商住地被碧桂園、中基以5.82億元摘得,溢價率分別為71.88%、60.05%;常州新北區以總價22.77億元成交兩宗地塊,被弘陽和嘉宏房地產分別以12.4億元、10.37億元競得,溢價率30%左右;蘇州3宗地塊成交總金額41億元,分別被路勁、榮盛和中南以溢價率46%、68%、45%奪得;天津3宗地塊被碧桂園、金地和泰達建設分別以底價、溢價率40%和45%摘得,總價達58億元;濟南以總價62.6億元成交8宗地,被中駿、中鐵及當地房企分別拿下,最高溢價率達43.65%;浙江嘉興3宗宅地被天陽、秦山房地產以12億元拿下,溢價率分別為50.25%和56.5%;溫州鹿城區地塊被隆晟16.19億元競得,溢價率29.83%。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分析認為:“房企預期近兩年市場將好轉,防止在市場上升階段踏空而進行積極點布局。但從總價和溢價率來看,當前有些過熱。”
中指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月成交樓面價同比結束了連續11個月的下跌態勢,3月同比漲幅進一步擴大,4月樓面價同比漲幅保持在20%以上,絕對價格已達歷史單月次高水平,僅較2017年9月最高水平低400元/平方米。部分熱點城市土地溢價率也現底部回升態勢,甚至超過100%。
究其原因,上述報告分析認為,部分大型房企短期補貨意愿強烈、企業資金壓力得到緩解、行業投資更加聚焦一二線熱點及強三線城市、短期土地市場供不應求導致競拍熱度加劇等因素共同催熱了土地市場。
進入4月后,各地政府推地節奏開始加快。中指數據庫數據顯示,4月300城宅地供應規模同比增長15.6%,環比大幅增長七成以上,但是仍不能明顯緩和目前企業高漲的拿地情緒,甚至二梯隊房企也加入了搶房大戰。
“當前企業拿地不能太盲目,需要市場預設地回歸理性。”張宏偉判斷:“接下來政策層面有可能會針對這些過熱的城市作出降溫舉措。”
房企追高拿地或存風險
從企業角度看,土儲規模的擴張并不意味著利潤。
張宏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靜態測算利潤率的話,拿地激進的企業如果今年開盤銷售,基本不賺錢。高價拿地使得利潤凈率降了很多,只有規模沒有利潤,對企業來說還是比較難受的。”
如5月8日,榮盛以溢價率68%、總價8.84億元獲得蘇州吳中區甪直鎮居住地塊,成交樓面價14263元/平方米。記者查閱周邊房價發現,甪直鎮目前在售項目價格15000元~18000元/平方米,個別高端項目價格可達20000元/平方米左右;而周邊二手房價與新建住宅幾乎持平。
再如,浙江嘉興海鹽縣一宅地被秦山房地產以4.39億元摘得,樓面價5217元/平方米,溢價率56.50%。而目前海鹽縣二手房價8000元~10000元/平方米,新房價格8500元~13500元/平方米。
熱點城市在“穩房價”基調下普遍實行限價、限簽、限購等政策,加之房企不愿降低預期,高價拿地的項目項目普遍面臨入市困難。同時,部分城市對高端項目需求不高,高地價項目也存在著較大的去化壓力。
此外,2019年起房企進入集中償債高峰期,流動性風險仍在加劇。
“這些企業拿這些地,未來會有些風險,還會被套一年兩年。回看2017年,高價拿地的項目入市仍然不樂觀,這個時候企業還是應該吸取前幾年的教訓,不能盲目樂觀。”張宏偉指出,對于小型房企而言,也是被逼無奈,不拿地就沒有儲備,資金不投出去也對抗不了通脹;企業壓力比較大,必須加速市場布局,否則未來沒有市場份額,才是最危險的。
“一方面受中介門店放假影響,另一方面假期第一天看房客未達到高位,但預約看房的客戶明顯增多,預計假期后續日成交可達5~6單。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也認為,受樓市調控政策影響,以及今年8月房地產市場成交規模亮眼,出現“搶跑”等因素,導致今年樓市的“金九”成色不足。
近日,住建部、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為房地產融資劃定的“三條紅線”引發廣泛關注。新的調控政策之下,房企難再任性“買買買”,銷售慘淡而開發投資火熱的樓市別樣風景迎來終局。
銀保監會近期也多次強調,堅決防止“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房地產貸款亂象回潮和盲目擴張粗放經營卷土重來。中國指數研究院專家稱,房企應提高資金管理的精細度,建立資金精細化管理體系,優化資金使用環節,保障資金高效運營。
5月16日晚間,綠地發布官方聲明,經初步核實,被舉報者并非綠地集團高管陳軍,而是綠地集團下屬京津冀事業部營銷部負責人陳軍。舉報信還稱,在張雨婷擔任陳軍秘書期間,陳軍利用公司的可報銷公關經費,給張雨婷購買了兩個價值萬元的高端手提包。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國仕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下調首付款比例的政策會有效減輕疫情對樓市的影響,使得商業地產方面盡快恢復。新政一定程度上會刺激蘭州商業地產去庫存,有助于減少商鋪空置率,進而緩解房企資金壓力。
3月以來,北京樓市持續回暖,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出現大幅反彈。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國仕英也表示,“預計4月房地產市場成交量會逐漸恢復,基本能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4月8日零時起,武漢正式解封,75個離漢通道管控卡點統一撤除,276列旅客列車從武漢地區各站開往上海、深圳、成都、福州、南寧等地,200多個航班從武漢起飛。3月31日,武漢迎來疫情后第一場土拍,7宗地塊全部成功出讓,總成交價約106.96億元,總出讓面積106.74萬平方米,金茂、龍湖、武漢地產等成為了疫情后第一批拿地房企。
11日,深圳發布文件明確,對已批未開盤、已批在售項目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允許視疫情防控情況現場開盤、開放線下售樓處。企業需保證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落實企業疫情防控主體責任。
在房地產市場復工的壓力之下,各地“花樣”扶持政策不斷推出。從目前來看,各地復工后市場恢復不盡相同,苑承建稱,北京、蘇州、南京、青島等少數城市交易量恢復的情況好一些。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步穩定,房地產市場被緊急按下的“暫停鍵”正在抬起。據悉,復工后,金科將首先安排部分員工到現場辦公,并做好員工體溫檢測、辦公環境消毒、用餐安全供應等安全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