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9日10:24 來源:人民網
“勇氣就是優雅地面對壓力”——美國可能會發現,海明威的這句話,正在中國身上得到生動的體現。
5月26日,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很多企業家在他們的朋友圈里都轉發了一則數據: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與希捷(Seagate)共同發布的白皮書預測,2018年中國數據圈占全球數據圈的比例為23.4%,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圈將占全球數據圈的27.8%,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圈。與此同時,美國數據圈占全球數據圈的份額將從2018年的21%下降到2025年的17.5%。
幾乎同時,“第七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5月27日在成都開幕,媒體人從前方發回的新聞稿,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介紹了5G低成本快速布網的現狀,展望中國擁有全球最大5G網絡的前景,乃至5G讓中國實現千行百業數字化的革命性意義。
從美國挑起貿易摩擦開始,前所未有的貿易戰壓力固然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這點影響無須夸大,更不會妨礙我們的大局,耽誤做好自己的事情。事實上,埋頭做事的中國人越來越懶得理睬那幾位大嘴美國人口中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的各種奇談怪論,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臨近上半年收關之際,很多企業家到處飛來飛去,跑會場、談項目,日程“動輒以24小時來規劃”。他們都在市場經濟中嗆過水、吹過風、游過泳,貿易戰對他們而言只有一條簡單的現實邏輯:貿易戰的走向不取決于我們,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的,只有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這一條。
中國人看得越來越明白,抓住發展的機會比糾結貿易戰更實在、更長遠。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我們沒有困惑和停滯,該奮斗就奮斗,該堅持就堅持,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前進一步,給國家升級一個產品都是貢獻。不管亂云飛渡、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云淡風輕,只要堅持不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沒有什么事情能阻礙國家的繼續崛起,以及我們每個人的繼續發展。
從長征、抗戰到解放,從趕上時代到超越時代,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人最終靠的是自己的雙手和雙腳,“中華民族奮斗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在我們這樣一個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國家面前,在一個不惹事也不怕事、不沖動也不信邪的民族面前,區區貿易戰能激起一串漣漪,卻不足以形成讓我們亂了陣腳的風浪。這一點,恐怕連美國也越來越看清楚了。
不要跟中國人比淡定、比承受、比堅持、比奮斗,中華民族戰勝困難的經驗和能力,跟求取和平合作的意愿一樣強大。而貿易戰正好可以當作一場成人禮,它會錘煉我們繼續發展和追求夢想的勇氣,讓我們在正面應對中堅守人生幸福,推動社會進步,實現民族復興。(艾曉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英國保誠集團首席執行官韋立思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成功故事充滿活力,他對中國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國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采取的有針對性的舉措,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韋立思說,“我們致力于在這些充滿活力的成功故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努力加載中,請稍后...
2019年,韓國對華出口占其對外出口總額的25.1%,同期日本對華出口占其對外出口總額的19.1%;日本的對華出口額占日本GDP的2.6%,而韓國對華出口額占韓國GDP的8.3%。韓國對華出口商品中半導體最多,出口額約占27.4%,其次是平板顯示器及傳感器占6.7%,石油產品占5.6%等。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說,中方堅決反對、強烈譴責蓬佩奧之流對中國政治制度的惡毒攻擊,以及美方對中美人文交流活動的進一步限制。中方將繼續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記者馬卓言、伍岳)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車成功試跑,時速400公里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正式下線……今年,中國中車接連推出一系列行業領先的新產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表示,企業應努力做好做精主責主業,不斷推出更加精良優質的產品,為品牌大廈添磚加瓦。
繼10月強勁上漲之后,11月中國外貿復蘇勢頭更勁。 外貿持續復蘇、工業加速恢復、消費市場回暖、就業等基本民生有保障……中國經濟復蘇的信號越來越清晰,節奏正在明顯加快。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 徐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芯片供應。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 徐穎: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也已經和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12月7日,記者在無人駕駛列車車頭拍攝的穿越隧道瞬間。當日,記者探訪成都地鐵9號線,該線路是中國西部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