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1日22:2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大連7月1日電 述評:平衡、持續、包容——新時代應對全球化挑戰的中國之道
新華社記者康逸 徐揚
從冬季白雪皚皚的達沃斯到仲夏渤海之濱的大連,寒暑更替中,全球化面臨的考驗并未消退。前進還是倒退,變革還是守舊,全球化未來何去何從?2019年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召開之際,國際社會期待聆聽更多來自中國的聲音。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不確定性加劇,全球化帶來的一些負面效應引人深思。只有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來獲取不竭動力,錨定平衡、持續和包容的發展方向,全球化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促進全球化平衡發展,就要摒棄以鄰為壑、“本國優先”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
作為全球化最堅定的倡導者和維護者之一,中國堅持以開放為導向,呼吁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推動合理分配,實現平衡發展,推動實現互利共贏。同時,中國大幅降低關稅總水平,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出臺外商投資法,啟動滬倫通擴大金融領域開放,支持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與世界共享中國的發展機遇。
在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岡薩雷斯看來,“中國繼續擴大開放不僅有助于提升自身競爭力,也將為穩固多邊貿易和投資體系作出貢獻”。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表示,全球化是世界大勢,不可逆轉。參加本屆論壇約70%的代表來自中國以外,這本身就說明各方對全球化的認同、對中國的認可。
促進全球化可持續發展,就要走創新之路、綠色之路。
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中國精準發力,致力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探尋新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同時,還通過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等制度創新,襄助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成長。
本屆論壇主會場將完成5G信號全覆蓋,與會代表可以近距離體驗5G支持下的全景VR、5G+4K超高清電視等精彩應用。在國際人士眼中,中國將自身發展寓于全球發展,同各國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共同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中國的創新正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新引擎。
澳大利亞華人金融專家協會會長曾毅說,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助于加速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布局重組,帶動新興產業發展。
可持續發展更離不開綠色之路。中國鼓勵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攜手多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努力統籌協調好經濟、社會、環境之間關系,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國促進綠色發展的努力不僅符合中國需求,還為世界樹立榜樣。”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賽斯·卡普蘭說。
促進全球化包容發展,就要與時俱進完善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發展觀、合作觀、治理觀。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有擔當的大國,中國一直在為維護世界經濟穩定、促進共同發展不遺余力地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提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國際秩序框架,搭建能為大家遮風擋雨的共同屋頂,最大限度地容納各方利益訴求和治理觀念。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創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全球化包容發展貢獻全新的“全球公共產品”。
正如巴西共產黨副主席沃爾特·索倫蒂諾所說,新形勢下,中國通過合作共贏方式實現新時代的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更多共同發展機會。
全球化是歷史大勢,當前世界上出現的一些逆全球化動向只不過是全球化潮流中激起的幾朵浪花,阻擋不住全球化大潮。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國際社會攜手共進,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保糧食生產。目前,全省8550萬畝小麥已顆粒歸倉,夏糧豐收已成定局,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六穩”“六保”貢獻河南力量。
20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驚鴻一瞥,卻也能折射出滄海桑田。回歸20年來,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本地生產總值從
對銳意改革的當代中國而言,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是改革趨勢的重要風向標。世界的目光再度投向北京,聚焦蓄勢待發的各項改革議程。
據統計,今年春運,上海省際旅客到發總量將達到4447萬人次,同比增長2.1%;其中,到達總量將達2039萬人次,同比增加1.9%。連日來,就在這座城市絕大多數人都在沉睡的時候,鐵路上海站仍異常繁忙。
推動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作用。
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就要在權力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加法”,讓審批事項最少、辦理速度最快、規則最公平、程序最規范。去年年底前,河南省級和市縣級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分別達到90%、70%,提前一年完成國務院要求的目標任務。
在如何解決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時,省領導發出五問,如何“滿足新需求”、如何發展“三新經濟”、如何應對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等,我們的破解路徑是什么?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全黨的行動指南,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
1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今年以來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并指出明年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按照已確定的行動方案,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
歷經40年改革開放,當今中國已與世界深度互融互通,也構成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開放改變中國、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