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6日21:31 來源:光明日報
7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比上年增加5017所,增長0.98%;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比上年增加539.40萬人,增長2.00%;專任教師1672.85萬人,比上年增加45.96萬人,增長2.83%。
我國教育事業的這份“基本家底”,反映著當下中國教育全景和總體“實力”,更關系千家萬戶。數據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數據升降間,又預示著何種趨勢?訪專家、作對比、找趨勢,記者帶你看門道。
入園幼兒下降3.82%,幼兒園、專任教師數遞增——學前教育:努力破解“入園難”
專家解讀
李濤(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
盡管,受到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的影響,在園幼兒人數遞增趨勢減緩的情況下,2018年較2017年學前教育入園幼兒人數降低了3.82%,但是,我國幼兒園數量和幼兒教師數卻呈現持續遞增,其中幼兒園教職工和幼兒園教師數都分別達8.08%和6.14%的遞增。
不難發現,2018年度幼兒園個數4.60%增長率遠快于0.12%的在園幼兒增長率,這為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年度遞增2.1%,達到81.7%提供了前提性可能。背后凸顯的是,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幼兒教育投入,嘗試從學位擴容層面化解“入園難”“入園貴”這一社會焦點難題的努力。
普通小學減少5200所,在校生增加近250萬人——義務教育:仍須警惕“大班額”
專家解讀
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38萬所,招生3469.89萬人,在校生1.50億人,專任教師973.09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4.2%。
李濤:在小學新入學人數、在校生人數、教職工人數、專任教師數都呈現遞增的情況下,我國普通小學數繼續呈持續遞減趨勢。遞減的小學多是空間規模和學位承載量較小的學校,但也需要警惕小學的校均規模擴大,將可能在局部城市和縣鎮地區出現“大班額”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以“教學點”為代表的鄉村小規模學校也在從2012年呈持續恢復性遞增后,開始出現了微弱下降。此外,小學和初中生師比分別達到16.97:1和12.79:1,這低于19:1和13.5:1的國家標準,呈歷史最好水平。
值得進一步注意的是,2018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較2017年進一步遞增,在新戶籍制度改革加速和人口向城市流動的雙重壓力下,為城市進一步從財政投入、學校建設、學位提供、教育提升等各方面推進改革,尤其是破解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和就學難”問題,提出了新挑戰。
學校、在校生和專任教師數量均有增長——特殊教育:總體質量穩步提升
專家解讀
王庭照(陜西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主任、教授):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發展較快,特殊兒童的安置形式及受教育的內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持續增加特殊教育投入的大背景下,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特殊兒童入學率及特殊教育總體質量均穩步提升,預計到2020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規模顯著擴大,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同時,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的運行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學校減少近300所,在校生和招生人數均減少30余萬——高中階段教育:各指標多為下降
專家解讀
全國高中階段教育共有學校2.43萬所,比上年減少298所,下降1.21%;在校學生3934.67萬人,比上年減少36.32萬人,下降0.9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羅祖兵(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在高中階段教育中,各項總體性指標除“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略有上升外,其他各指標均呈下降趨勢,這一趨勢顯然與當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有關。比較而言,普通高中教育同成人高中、中等職業教育變化有很大的不同。在國家宏觀政策調整下,初中畢業生進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比例大致為1:1,但現狀是,許多初中畢業生都不愿意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因此,要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改革以提升其質量,增加其對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
在學總規模近4000萬人,高校增加32所,達到2663所——高等教育:大眾化進一步加強
專家解讀
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63所(含獨立學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
羅祖兵:在高等教育中,各類總體性指標均呈上升趨勢,說明高等教育大眾化進一步加強。目前,普通本專科在校生的增長比例大于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的增長比例,這意味著大學大班額教學的情況,一時仍難以改變。高等教育要想切實提升質量,仍需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既要提升高校教師素質,亦要增加高校教師數量。此外,研究生教育增長比較快,說明人們對高層次的高等教育需求旺盛。
民辦學校數量超各類學校總數三成,在校人數占近兩成——民辦教育:發展迅猛,質量提升更關鍵
專家解讀
羅立祝(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近年來,國家政策鼓勵發展民辦教育,一些社會資金踴躍參與,使得民辦教育迅猛發展,學校數超過全國各類學校總數的三成,在校生數占全國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數20%,民辦學校在校生數的增長速度超過全國各類教育在校生增長速度的2.5倍。民辦學校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公辦學校的制度短板和單一性缺陷,滿足了人們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
在此過程中,一批優質民辦學校快速崛起,但也有不少民辦學校存在功利化辦學、片面追求應試成績、惡性競爭招生以及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需要國家在政策上進行進一步規范與引導,在穩定數量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民辦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圖表數據來源:教育部《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本報記者 陳鵬)
11月初,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車間內一派忙碌景象,一輛輛升級改造版的悅納車型正駛下智能生產線。長江上游,重慶涪陵榨菜遠近聞名,過去制菜水直接排掉,現在人們用制菜水造出高品質醬油,走出一條循環經濟的綠色發展路子;
“十三五”時期,我國開啟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新征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截至2019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01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2億人,專任教師1732.03萬人,中國已經建起了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記者佘穎)“十三五”時期,我國開啟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新征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5年來,我國安排“特崗計劃”教師42.8萬人;5年來,資助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9億人次,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4000萬農村學生。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回到母校再次見到陳秋影等幾位老師時,深情地感慨道:“當年老師對我們要求十分嚴厲,現在回想起來,終生受益。” 2015年9月9日,習近平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回信,指出“ 發展教育事業,廣大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習近平: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新時代的教師,既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回到母校再次見到陳秋影等幾位老師時,深情地感慨道:“當年老師對我們要求十分嚴厲,現在回想起來,終生受益。” 2015年9月9日,習近平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回信,指出“ 發展教育事業,廣大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數百萬鄉村教師、近百萬特崗教師、數十萬支教教師堅守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的地區,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綜合排名中,排在前10 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南京、杭州、武漢、香港、鄭州。鄭州在“移動支付”變量中位列11 位,勢頭強勁,和武漢、重慶、天津一起,呈中西部城市快速追趕態勢。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截至2020年,作為國民教育最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1000多萬高層次人才。展望未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將為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支撐。
湖南省資興市白廊鎮龍溪學校,曾為公費師范生的教師駱燕在教孩子們唱歌。………… 教育部和全國各地搭平臺、拓渠道,鼓勵廣大高校畢業生積極從教,計劃招收40多萬畢業生補充到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