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14:51 來源:廣州日報
95歲老人每天寫日記
稱這是他克服老年癡呆的“法寶”
葉作林老人
今年95歲的葉作林老人退休前是一位中學特級教師,年輕時就在報紙上發表了很多文章。老伴去世后,他成了一位“空巢老人”,要求住進養老院,但子女們一直不同意。兩年前,葉作林鐵了心,一定要住進養老院。如今,95歲的老人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寫日記和創作散文。“這樣可以鍛煉我的思維能力和記性。這是我克服老年癡呆的獨門法寶。”老人笑著說。他準備將多年寫成的隨筆結集成冊出版。
雖然95歲了,但葉老依然穿戴整齊。他說,這是年輕時當老師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葉老告訴記者,到養老院后戒酒了,但每天還要抽5根煙。葉老說,過去很多人覺得老人住進養老院是兒女不孝,其實恰恰相反,老人住進養老院,不僅有專人照顧,還有年齡相仿的人聊天,子女在工作之余,也可以經常到養老院看望。這種晚年生活,不僅免去了子女的壓力,老人也會覺得更幸福。
葉老說,自己年輕時身體非常剛強,米飯能吃三碗。但隨著年齡增長,自己身體大不如前,還會經常生個小病,不如住到養老院去。并且,養老院里也有很多同齡人,相處起來非常方便。“孩子們各有各的事,有可能一天24小時陪在你身邊嗎?再說,現在老人都很長壽,我的兒子都需要人照顧,我一開始就沒指望他照顧我。到養老院之后,有專人給我們做飯、打掃衛生、檢查身體,我們在這里生活得開心,孩子們也不用擔心。”
“以往的觀念是在家養老,現在我們更喜歡像年輕人一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葉老說,“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正在發生轉變,到養老院“抱團養老”或許成為老人們的新選擇。“大家在一起不孤單沒壓力,還可以幫孩子減輕負擔。關鍵是要建更多的養老院,能讓年輕一些的、六七十歲的老人也住進來,那樣養老院就更有活力了。”葉老說。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
“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化妝品市場,我們持續開發中國市場的經營戰略不會改變。11月6日,觀眾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消費品展區的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展臺觀看彩妝教學演示。
兩個“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放在一起,更凸顯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的意義。當前,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其中,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適應新時代新階段的新特點和新要求,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加快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提供堅實制度保障。我們要勇于聚焦解決深層次和體制性問題,不斷提升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成色”,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贏得美好的未來。
受凍害和冰雹等自然因素影響,今年我國蘋果大范圍減產,蘋果產業大縣陜西洛川更是遭遇了一個嚴峻的產業“小年”。能夠實現逆勢增收,除了40多年蘋果防災管護的豐富經驗外,持續不斷的產業創新才是洛川果業穿越農業“大小年”的制勝“法寶”。
聯播+2020年10月20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與會代表,向他們表示誠摯問候,向受到命名表彰的全國雙擁模范城(縣)、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
10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深圳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并宣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吹響了深圳引領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號角。
短短40年,深圳實現從“一張白紙”到“奇跡之城”的偉大跨越,令世界矚目。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經濟特區發展的寶貴經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
《牢記囑托 河南答卷》系列報道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9月17日至21日,連續5天在《河南新聞聯播》頭題播出,聚焦一年來,河南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凝心聚力、頑強拼搏,奮勇爭先,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河南落地見效,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
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近萬字的長篇講話,發出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強音。人民至上,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中國共產黨切切實實扛在肩上的責任,是對每一個生命的全力護佑。
在打造供應鏈方面,漯河經開區深入分析主導產業、重點企業上下游鏈條,動態調整完善產業圖譜。在此基礎上,漯河經開區圍繞食品、液壓科技等特色主導產業,強化招商措施針對性而著力打造的五大專業園區正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