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頭條 > 正文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獲贈一批珍貴資料和文物

2019年10月17日08:59  來源:河南日報

5034

  這批“夏商周斷代工程”資料一共有159件,既包括《關于成立“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的通知》《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等相關會議通知、紀要和工作簡報,又有工程的進展匯報、調查成果清單、相關論文等,呈現方式為檔案文書、音像制品和書籍。

  本報訊(記者 田宜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娜)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大量文物開始布展入柜,其中部分珍貴資料和文物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

  10月16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日前,“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辦公室將一批“夏商周斷代工程”珍貴資料移交至該館,將在該館展出。

  據悉,這批“夏商周斷代工程”資料一共有159件,既包括《關于成立“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的通知》《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等“夏商周斷代工程”相關會議通知、紀要和工作簡報,又有工程的進展匯報、調查成果清單、相關論文等,呈現方式為檔案文書、音像制品和書籍。這些資料翔實記錄了“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的進展過程,其中有不少關于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的相關研究成果。此外,還有“夏商周斷代工程”倡導者宋健和首席科學家李學勤、仇士華、李伯謙、席澤宗等之間的私人來往信件。

  今年8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獲贈二里頭遺址發現者、史學家徐旭生的手稿、書信,以及著名考古學家、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遺址首任考古工作隊隊長趙芝荃的一批珍貴遺物。

  “展陳設計中,二里頭遺址60年來的考古歷程也將作為重要展出內容。博物館獲贈的這批珍貴資料,將對展陳起到重要補充作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為支持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展覽,蚌埠市博物館特地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提供了灰陶鼎、陶盉、陶罐、陶甑等16件禹會村遺址出土的典型器物,對研究夏代前期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二里頭遺址考古發掘60年,出土了大量文物。考古人員對二里頭遺址的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制等重大問題都具有參考價值。

文章關鍵詞:二里頭遺址 遺址博物館 夏都 獲贈 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 呈現方式 考古歷程 出土 首席科學家 考古發掘 責編:趙惠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60年才發掘不到2%,河南最“野”考古遺址!任何一個發現都可能改變歷史課本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副隊長趙海濤 介紹,從發掘現場帶回來的破碎的陶片、以及不起眼的土壤,都是一把窺探歷史的鑰匙。5G智慧+也將應用到二里頭遺址公園的展覽中,通過虛擬建模,實現AR看展 

  • 二里頭遺址等最新發掘“云端”亮相深圳文博會

    (記者 闞力)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云上博覽會)16日在北京啟幕。展館上述板塊內,通過“云端”重點展示二里頭遺址、雙槐樹遺址等發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擇中建都的理念。

  • 聚焦夏文化研究傳播 專家學者研討加強二里頭遺址考古

    (記者 孫自法)“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推動二里頭遺址考古和夏文化研究走向世界、融通國際”“下一步要按照世界遺產的標準,做好二里頭考古規劃”“二里頭遺址考古迫切需要加強力量擴大規模,發掘更多夏文化的信息和證據”……  陳星燦研究員主持座談會。

  • 在夏都二里頭,感受中華早期文明精粹

    迄今為止,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大規模的宮殿建筑群和宮城、都邑中心區主干道網以及官營作坊等重要遺跡,出土文物數萬件。記者了解,去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越來越多人有機會領略赫赫夏都風采,親身感受中華早期文明精粹與巨大張力。

  • 河南省委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王國生主持會議并講話

    7月17日,省委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研究我省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

  • 尹弘在洛陽調研文物保護和脫貧攻堅工作

    6月18日,省長尹弘深入洛陽市,就文物保護利用和脫貧攻堅工作開展調研。要加快推進遺址發掘保護利用工作,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創新文物展示方式,讓文物活起來,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 河南鞏義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不排除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草地周刊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安攝  49歲的顧萬發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曾三次擔任雙槐樹遺址的發掘領隊。河洛古國已體現出兼容并蓄的文化傳統,表明中華文明從起源階段就具備開放包容的特性。

  • 河南鞏義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 不排除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后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 淮陽發現中國最早的車轍 將我國用車歷史提前至少500年

    原標題:《河南淮陽發現中國最早的車轍 將我國用車歷史提前至少500年》“由于無法對車轍痕跡直接測年,研究人員根據打破有車轍路面的龍山時期墓葬的測年數據判斷,路面以及車轍的使用距今至少420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曾發現夏代車轍,將我國用車的歷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

  • 求解中國考古學“哥德巴赫猜想”——跨越60年的夏朝探尋

    “對中國考古學而言,夏的存在長期被視為‘哥德巴赫猜想’。如今考古、文獻史學、測年技術等多學科證據使猜想沖破迷霧,夏朝從傳說邁入信史階段。”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說。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