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10:01 來源:鄭州晚報
這是10月16日無人機拍攝的國道107河南官渡黃河大橋。新華社發
新華社鄭州10月17日電(記者 劉懷丕 張浩然)作為未來國道107東移的咽喉工程,鄭州官渡黃河大橋16日正式通車。該項目路線全長31.775公里,總投資39.1億元,雙向8車道,是目前河南省干線公路最寬的大橋橋面。
黃河河南段最早的大橋是1906年通車的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清朝末年,京漢鐵路在鄭州跨越黃河,因此修建了這座大橋,但因技術落后、戰火連綿等因素,大橋通行能力有限,曾有一段時間列車過橋時速不超過10公里。不過,正是因為這座大橋,當時只是一座小縣城的鄭州,被京漢鐵路過境,后來發展成為全國鐵路的“心臟”,如今已是GDP過萬億元、人口過千萬的特大城市。
從20世紀初到改革開放前,黃河河南段跨河大橋建設緩慢,除了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外,僅有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洛陽黃河公路大橋、焦枝鐵路黃河大橋和三門峽壩下公路橋等,屈指可數。
改革開放后,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黃河兩岸交流來往日益頻繁,黃河大橋的建設步伐隨之加快。1978年至2000年,河南境內8座黃河大橋建成通車,2001年至今,這個數字已達13座。
“隨著經濟實力提升,黃河上不僅大橋數量越來越多,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東旭說,如今橋梁裝備也有了很大發展,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橋梁設計從原來單純滿足運輸、通行能力,向兼顧景觀、通暢功能轉變。
起于新鄉原陽縣陽阿鄉、止于鄭州中牟縣萬灘鎮的鄭州官渡黃河大橋項目就有創新和突破。河南官渡黃河大橋項目公司總經理陳寶介紹,該橋為長聯寬幅懸臂現澆預應力橋,是國內首座將體外預應力技術應用于大規模連續梁的特大橋,也是目前國內同類橋梁中根數最多、噸位最大的特大橋。
當前,河南境內黃河大橋已達20多座,預計國道234焦作至滎陽黃河大橋今年內也將通車。
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孫筱和早出晚歸、爭分奪秒,制定企業防疫和復工指南,助力臨港新片區在上海全市率先實現億元以上產值企業、規上企業100%復工;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干部聶永平始終關心村里無房戶老陶一家的生活困難,梳理閑置宅基地,多方籌集資金為老陶蓋起三間新房;
“十三五”時期,“天眼”望天、“蛟龍”探海、大飛機首飛……一批批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與廣闊的應用場景交匯融合。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
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孫筱和早出晚歸、爭分奪秒,制定企業防疫和復工指南,助力臨港新片區在上海全市率先實現億元以上產值企業、規上企業100%復工;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干部聶永平始終關心村里無房戶老陶一家的生活困難,梳理閑置宅基地,多方籌集資金為老陶蓋起3間新房;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集裝箱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98.3%。” 10月,搭載著82臺奧迪汽車的首列中歐班列“奧迪整車進口班列”,從德國不來梅哈芬港順利抵達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新筑車站。
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成果,而是長期接續奮斗的心血結晶。當前,我國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發生率顯著降低,為推進扶貧脫貧戰略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基礎。
11月8日,在新鄭電子信息產業園,技術人員在威斯荻克精密電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作。總投資13.4億元的威斯荻克柔性線路板及高清攝像頭生產基地項目,今年3月與新鄭電子信息產業園簽約,8月底試生產,跑出了新鄭項目建設“加速度”。
兩年來,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力營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環境,助力開發區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加快自主創新,創造了多項世界領先技術,跑出了創新發展的“加速度”。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在華為公司的鼎力支持下,以黃河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落戶鄭州。如今,高科技產業集聚鄭州,推動城市有了新的發展,創新的名片越擦越亮,新基建助力經濟跑出“加速度”。
世界衛生組織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5000萬例。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9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13時25分(北京時間10日2時25分),美國累計確診病例10018278例,累計死亡病例237742例。
11月7日,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了延長“衛生緊急狀態”的法案,“衛生緊急狀態”將延長至2021年2月16日。各國需擯棄一己考量,匯聚全球疫苗研發的合力。在全球新冠病例突破5000萬例之際,因受疫情影響而中斷的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9日舉行續會,加強全球合作以抗擊疫情是續會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