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2日11: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視頻:衛健委:2022年半數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要設立老年醫學科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1日電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改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今日表示,《意見》提出了三項具體量化工作指標,到2022年,一是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50%以上。二是8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床位占比達到30%。
資料圖:敬老院老人們與幼兒園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中新社記者 杜燕 攝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改委等八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國家衛健委11月1日就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指導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王海東在會上介紹《意見》有關情況。
王海東指出,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獨立自主和參與社會的基礎。推進健康老齡化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任務,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但據研究,我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
王海東稱,《意見》聚焦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內容分為以下三部分:
總體要求方面,《意見》明確了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提出到2022年,老年健康相關制度、標準、規范基本建立,老年健康服務機構數量顯著增加,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服務隊伍更加壯大,服務資源配置更趨合理,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
為保證主要目標任務的落實,《意見》提出了三項具體量化工作指標。一是到2022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50%以上。二是到2022年,8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三是到2022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床位占比達到30%。
主要任務方面,《意見》按照老年人健康特點和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圍繞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六個環節,提出了具體工作任務。在加強健康教育方面,面向老年人及其照護者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促進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營造關心支持老年健康的社會氛圍。
在加強預防保健方面,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三級預防體系。加強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改善老年人營養狀況,加強重點慢性病篩查指導,降低老年人失能發生率,重視老年人心理健康。
在加強疾病診治方面,完善老年醫療資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老年醫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為核心,相關教學科研機構為支撐的老年醫療服務網絡。重視老年人綜合評估和老年綜合征診治。全面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開展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創建活動。
在加強康復和護理服務方面,發揮康復醫療在老年醫療服務中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早期、系統、專業、連續的康復醫療服務。建立完善以機構為支撐、社區為依托、居家為基礎的老年護理服務網絡。
在加強長期照護服務方面,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的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模式。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失能老年人上門開展健康評估和健康服務。支持社區嵌入式為老服務機構發展。增加從事失能老年人護理工作的護士數量。
在加強安寧療護服務方面,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探索建立機構、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形成暢通合理的轉診制度。穩步擴大安寧療護試點。
保障措施方面,《意見》提出6項保障措施,包括強化標準建設、政策支持、學科發展、隊伍建設、信息支撐和組織保障,即“六個強化”。
王海東指出,《意見》是中國第一個關于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性文件。《意見》的印發,一是有利于促進資源優化配置,逐步縮小老年健康服務的城鄉、區域差距,促進老年健康服務公平可及;二是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鼓勵社會參與,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健康服務需求;三是有利于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促進老年健康服務的有序發展;四是有利于促進預防關口前移,對影響老年健康的因素進行干預。
“總之,《意見》的印發實施,對加強我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推動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里程碑性的意義。”王海東說。
記者7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凝思匯智 共謀新局”——“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線上已收到建言3.7萬條,線下活動共發放問卷4000多份。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2月6日發布,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面積目前已達6億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3400萬。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
當地時間12月4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導意見。美國疾控中心還建議,如果家庭成員感染了新冠病毒或疑似接觸過病毒,建議在家中也佩戴口罩。該機構警告稱,隨著天氣變冷、假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室內的聚會活動會增多,這將加劇病毒傳播,“普遍佩戴口罩”是一個重要的防疫策略。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財政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昨天(2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審計署、國務院扶貧辦、銀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2019年,財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發現了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類。
據悉,《指導意見》還提出,到2023年,實現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監管格局基本建成;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臺管發放”,補貼政策的科學性和資金績效明顯提高。鼓勵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