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農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變貧窮

2019年11月30日10:51  來源:央視網

5034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過去30多年間,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兩項控制農作物病害技術,可減少60%的農藥使用,并增產20%-30%,這兩項技術造福了上億農民。2015年,60歲的朱有勇來到家鄉云南最貧困的地區,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目標:用科技改變貧窮。

1

  在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朱有勇這樣手把手地教當地村民種地,已經快五個年頭了。2015年,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瀾滄縣,60歲的朱有勇到這兒長期駐村,瀾滄縣地處中緬邊境,主要生活的是拉祜族。

  朱有勇剛剛來到這里,發現當地村民一年只種一季水稻,有20萬畝的松林,卻沒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怎么才能讓當地農民脫貧?朱有勇首先用了半年的時間走遍了各個村寨。在走訪調研中他發現,這里冬天不冷、林木茂密,非常適合種植三七等中藥材。

1

  三七怕光,人工種植都在大棚里。朱有勇要在松林間種三七,面臨病蟲害增多的情況。為解決這個問題,朱有勇帶領團隊開始“林下三七專項研究”課題。最終他們發現,在松林間的腐殖土里可以種三七,這樣不會損害松林生長,不打農藥同樣可以解決三七感染病蟲害。這項研究成果讓林下三七從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到70%以上。而天然無公害的三七,市場價已經賣到每公斤5000元。現在,當地采用合作社管理,貧困戶出工出力,還能參與分紅。

1

  林下三七種植讓村民有了額外收入,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耕地,朱有勇也在思考。瀾滄縣沒有四季,只分雨季和旱季。雨季種水稻,旱季土地閑置時,最適合種植怕雨水的馬鈴薯,如果每年11月份播種,三個月后就可以收獲,不但使冬閑地得到利用,錯峰上市的馬鈴薯,每畝地收入可達到近萬元。

文章關鍵詞:朱有勇 松林 錯峰 院士 馬鈴薯 瀾滄縣 水稻 病蟲害 播種 農藥使用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地評線】彩云網評:期待更多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彩云網評特約評論員 雷鐘哲  7月7日晚播出的央視《焦點訪談》,以《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題,對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的事跡進行了深入報道。

  • 這個熱搜,我是打心底佩服的!

    完全免費 這兩個相反意義的詞同時出現 是因為他 朱有勇 他將10億專利無償送給農民 1955年 出生于云南省紅河州個舊市 解決了世界糧食生產的重大難題 為世界糧食安全推開了一扇窗 60歲那年 

  • 中宣部授予朱有勇“時代楷模”稱號

    在全國上下埋頭苦干、萬眾一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之際,中央宣傳部2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朱有勇的先進事跡,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時代楷模”發布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授予朱有勇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朱有勇先進事跡的短片。

  • “農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變貧窮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2015年,朱有勇和他的團隊來到瀾滄縣蒿枝壩村時,看到當地自然的條件不錯,而村民卻過著貧窮的日子,連連感嘆。

  • 【央視短評】把初心寫在祖國大地上

    “農民院士”,一句親切的稱呼,道出了朱有勇在農民心中的人氣兒,更映襯出他心系三農、扎根邊疆的深沉情懷。朱有勇,有勇有智有擔當,他的科研事業從泥土中開花結果,也幫助落后地區拔除窮根。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