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11:35 來源:映象網
“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仁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呂本中《官箴》。
“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一句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在《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干事》《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作報告時的插話》(《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和《從政雜談》(《擺脫貧困》第40頁)都引用了該語。
清、慎、勤實乃領導干部的“護身法寶”,需恪守躬行。
一曰清——不要人夸顏色好,要留清氣滿乾坤。梅花凌寒獨自開,無意與春夏之花爭妍。它不需要人夸贊自己的顏色多美漂亮,只想把淡淡的清香留在乾坤之中。清者,廉也。共產黨人,就要學習梅花這種從容清醒,學習梅花的高潔品格。“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潔是領導干部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廉潔自律的關鍵在于守住底線。只要能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就能守住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政治責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守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所有領導干部都必須把反腐倡廉當作政治必修課來認真對待,決不能把權力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私利的工具,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領導干部干干凈凈干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和宗旨的內在要求。清廉不是最高要求,卻是最后的紅線。領導干部如果不能做到清廉,人生必然走向毀滅——“欲不除,如蛾撲燈,焚身乃止;貪無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一個廉潔底線都守不住的領導干部,如何能守住“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呢?“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想要在“民意閑談中”留下好的聲譽,廉潔是基石。廉潔的根基不牢固,如何支撐領導干部的人格,如何支撐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二曰慎——不為昭昭信節,不為冥冥墮行。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古語云“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慎”是中國古代修身處世很重要的一種智慧。《禮記》有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指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權力,不僅要主動接受組織、制度的監督,而且還要不斷加強自律,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尤其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中國古代廉吏有“七慎”之說,即:慎始、慎微、慎獨、慎好、慎權、慎行、慎終。慎始有羊續庭檐懸魚,高風亮節;慎微有巴祗不燃官燭,公私分明;慎獨有曹鼎貼字拒惑,謹守心齋;慎好有米芾拒收寶石,愛百姓甚;慎權有湯斌“三湯”果腹,滋味悠長;慎行有楊震暮夜卻金,不受私謁;慎終有劉寵“一錢太守”,一生無悔……
謹守“慎”的智慧,做到“誠于中,形于外”,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無不同,必能做出無愧人民、無愧歷史的成績!
三曰勤——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講話指出:“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廈是靠一磚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點一滴創造得來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事是一件一件干出來的。黨的十九大描繪了藍圖,規劃了線路。“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這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的歷史時期,“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過去的輝煌的成績是我們砥礪奮進的動力,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給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不能懈怠,不能放松。“關鍵是實干苦干,穩扎穩打,最后總會出成效。”勤奮干事,踏實創業才是共產黨人應有的姿態!(文/王剛)
近日,廣漢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為全院干警上了一堂《鑒古觀今 清廉自守 防微杜漸》廉政黨課,強調法院紀檢監察部門要以嚴格的執紀
古人云“吏不廉平,則治道衰”,即為官不清廉公正,那么國家就會衰敗,道出既廉且能的良吏之可貴。其實,真正的良吏往往是從廉吏修煉而來,而保持清廉就是為官的核心競爭力。
據《睡虎地秦墓竹簡》中《為吏之道》記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謗,三曰舉事審當,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敬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