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2日11:0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變局中引領方向,在挑戰中克難前行——
2020:共繪“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工筆畫”
胡必亮(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
共識深化 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更深刻理解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價值和意義,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更大了。
進展可喜 “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六大經濟走廊為“一帶一路”立柱架梁,熊貓債的發行量不斷增加,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諸多新進展。
前景廣闊 陸鎖國變陸聯國,區域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與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有效對接,“一帶一路”邁向可持續發展。
過去的一年,對世界而言,是亂象叢生、挑戰上升的一年。合作與對抗、多邊與單邊、開放與封閉之爭更加凸顯,全球治理步履維艱。作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建設則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穩步邁進,為推動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注入了正能量,提供了新動能。
展望新的一年,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奮發有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繼續邁出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步伐。
更加深入地凝聚共識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建立在高水平凝聚共識基礎上。近兩年來,深度的共識凝聚在三個方面得到深化與發展。首先,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當今世界已經發生了快速而深刻的變化,必須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發展,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作為一種創新的合作模式,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為各國發展增加了新潛力,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認可與支持。
其次,在互聯互通方面主要形成了三點共識:一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全球互聯互通體系;二是全球互聯互通建設有利于推動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三是全球互聯互通建設和更好的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建設,有利于創造更多更好的新發展機會,包括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新機遇。
最后,在發展政策對接上,除了前期重視與不同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的戰略、規劃對接外,近年來中國在同區域層面的發展戰略與發展規劃對接方面進展很快,與東盟及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非盟及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中亞互聯互通倡議、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等對接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更深刻地理解了共建“一帶一路”特別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更大了。目前已經有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
更加有效地開展共建
基于前期建設的基本經驗,加上最近一年多來的新理念,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諸多新進展。
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通基礎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因為這兩大類基礎設施建設與推進工業化進而促進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就業機會、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密切相關。以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為例,從卡拉奇至拉合爾的高速公路工程完工后,不僅大大改善了巴基斯坦國內的交通條件,也大幅提升了巴基斯坦與中國、印度等國之間的互聯互通水平,大約1億人從中受益;正在建設中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一旦完成,不僅將為700多萬戶家庭提供電力供應,而且還能減少350萬噸的碳排放量,促進巴基斯坦的綠色發展。
中國市場持續開放,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為推動國際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作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進一步加強對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在邊境清關、海關互助、信息共享、精簡海關和過境手續等通關便利化方面,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中國還連續兩年舉辦進博會,參展國家分別為172個和181個,參展企業分別達到3600多家和3800多家,累計意向成交分別達到578.3億美元和711.3億美元。中國的營商環境全球排名近兩年快速提升,2018年一次性提升32位,升至第46位;2019年繼續上升了15位,升至全球第31位。
境外經貿合作區得到有效拓展。到2019年6月底,中國企業在2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建的82家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300多億美元,入區企業4000多家,上繳東道國稅費27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30多萬個。筆者去年調研過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泰國羅勇工業園、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老撾磨丁工業園,這些園區發展速度快,潛力大,勢頭良好。
第三方市場合作更加廣泛深入。盡管第三方市場合作概念形成與機制運行只有4年多時間,但實踐證明,這種合作方式可以把發達國家的技術和高水平的管理經驗、中國良好的設備和充足的資金、項目所在國的市場需求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降低項目風險,提高項目質量。從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合作建設英國欣克利角等三個核電項目,到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與美國、日本企業合作提供印尼電廠裝備,再到國家電網與新加坡能源公司投資澳大利亞能源網項目,以及中國機械工程公司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開展企業間戰略合作等,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拓展了廣闊前景。
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深化細化。六大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立柱架梁中重要的“柱”和“梁”,建設工作啟動得早,每年都有新進展。比如,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2019年取得了很多突破性進展,中俄首座跨境鐵路橋同江鐵路大橋3月開通,兩國間的首座公路橋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大橋5月全線開通,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12月初正式開通運營。共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2019年也成績不俗:希臘4月加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行列,將“16+1”提升為“17+1”;青島9月獲批成為“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中歐班列運行超過2萬列,通過貨物聯通了歐洲的18個國家、55座城市。在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大框架下,中緬經濟走廊建設不斷走深做實,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大框架下,中國—馬來西亞經濟走廊建設如火如荼,等等。
多元化和可持續的融資支持體系正在構建。熊貓債的發行量不斷增加,通過債券融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取得成效;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用于“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的數量在增加;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中的投資合作和產融結合合作機制,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參與到一些重要項目的投資合作中;中國財政部發布《“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旨在加強債務管理,促進可持續融資;PPP方式為越來越多的建設項目所采納,融資機制和監管體系日臻完善。
高質量共建前景可期
“高質量”已經成為中國和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共識,并在共建實踐中得到比較好的體現。在前期建設的基礎上,今后的“一帶一路”建設將不斷走深走實。
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投資建設的力度。特別是對于一些陸鎖國而言,比如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以及一些東南亞、非洲國家,迫切希望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目前陸海大通道建設正在打通哈薩克斯坦、老撾等國的陸海聯運線,將大大促進這些國家的貿易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將助力區域一體化發展提質加速。中國和相關國家更加重視互聯互通尤其是交通互聯互通建設,客觀上為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反過來也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更加深入人心。比如,當前東亞各國合作意愿較強,共建“一帶一路”對于加強RCEP成員間一體化以及中日韓合作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此外,“一帶一路”建設將更加重視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尤其是更加重視節能減排的制度與技術安排,把減少碳排放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直接推動可持續發展。
總之,新的一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將繼續開拓進取,在亂局中引領方向,在挑戰中克難前行,將為中國和相關國家以及整個世界帶來許多積極影響,將不斷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12日 08版)
12月6日,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等省領導在鄭州市與干部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滔滔黃河,進入河南省三門峽市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流向從南向東,經三門峽大壩,過中流砥柱巨石,茫茫蒼蒼,一路滾滾東去,在三門峽境內蜿蜒206公里間形成了湖泊,大澤,淺灘,長廊,綠樹,野鴨,天鵝,奏響了一曲三門峽黃河流域和諧生態樂章。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村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要達到35%、到2022年要達到50%的預期目標。由此可見,實行“一肩挑”是全國、全省的統一部署,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然趨勢。
?當前,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盡職盡責地做好正風肅紀反腐各項工作,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突破和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積弊和短板,迫切需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來推動發展。
習近平: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秉持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中辦印發《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是黨的十九大后加強黨對全面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衛生健康領域的貫徹落實,也是第一次就公立醫院加強黨建工作作出最為系統全面的要求。這是公立醫院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站位高、規格高、要求高,意義深遠。
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 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了鄉村振興的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和制度保障,并提出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等多項重要任務。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有助于夯實糧食安全和農業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