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2日15:19 來源:人民日報
休戚相關,命運與共,各國理當遵循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團結合作,共同發展,都是人類歷史長河淬煉的文明之光
國際社會在團結合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也在思考加強公共衛生國際合作的長久之策。2月11日至12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舉辦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以協調全球科研力量,盡早找到更有效的診療方案,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在即將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主辦方將專門組織一場有世衛組織官員參加的邊會,討論疫情相關問題。面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完善和加強全球治理,切實保障和增進全球共同利益,當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疫情不僅是對一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大考,也是對全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檢驗。近年來發生的數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無不需要各國發揚合作精神,攜手共同應對。這次疫情再次提醒人們,在全球化時代,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并不符合全球利益,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做法并不能完全自保,惟有團結合作、并肩向前,才是最大可能保護各方利益、共同利益的正確選擇。
休戚相關,命運與共,各國理當遵循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舉國行動,上下一心,全力應對,吹響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沖鋒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國政府采取積極、高效、公開、透明的舉措,也為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疫情面前,中國展現的不僅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更是以人類共同利益為重的價值追求。正如來自世衛組織的評價,中國努力控制病毒源頭,限制疫情傳播,為世界其他地區防控工作爭取到寶貴時間,“如果沒有中國努力,全球病例會遠高于此”。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等紛紛表達對中國的支持和慰問,不僅因為中國為世界最終戰勝疫情注入了希望和信心,也包含著對中國價值追求的肯定和褒揚。
順應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勢,采取為全球負責的行動,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呈現的全球普遍現象。“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樣的溫暖,不僅體現在幾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為中國提供捐款和大量醫療防疫物資,體現在“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呼聲在全球共鳴,還體現在當出現歧視和污名化現象時及時發出正義之聲、當出現不實信息時及時澄清事實。暖心的行動,無論大小,展現的都是為人類共同利益負責的價值追求,匯聚的都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能量。“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所有國家本著團結與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來自世界頂級醫學科學家的忠告已是世界上很多國家人民的自覺行動,相信在慶祝抗擊疫情勝利的那一天,世界可以為這樣的團結合作精神而自豪。
當然,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球治理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環節。在絕大多數國家遵循世衛組織的專業權威建議,保持冷靜、科學、理性的情況下,個別國家作出過激反應,采取了過度應對措施;一些人還陷入了針對全球化的焦慮、迷惘甚至怯懦。這說明,個別國家和一些人的思維還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全球治理還有需要加強和完善的地方。正如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所指出,傳染病控制一直就是一種時足時乏的事情——當疾病暴發和政府擔憂時,各國會投入大量資源;當傳染病結束后,資源又變得相當匱乏。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前這場疫情再次提出了值得全世界共同思考的國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難題:如何持續做好傳染病監控和控制,如何以充足的醫學準備和供應以備不時之需。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聯合國已發起關于人類前景的全球對話活動。思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啟示,當屬謀劃全球治理創新改革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與病毒較量,人類必勝。人們需要總結經驗,珍視抗擊疫情中凝聚的全球力量,也需要檢視不足,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團結合作,共同發展,都是人類歷史長河淬煉的文明之光。命運與共,并肩前行,攜手抗擊疫情,必將為人類文明之光增添新動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能量。
世界各國都要把互聯網作為抗擊疫情的有力武器,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助力全世界范圍內早日戰勝疫情。人們期待,世界各國能夠本著造福全人類的宗旨,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讓互聯網之光更加璀璨。
最近,一則新聞在網絡上引起轉發關注,很多網友表示:為主人公感動,為武漢人民感動,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共克時艱的偉大精神感動。你們用“志愿”為戰士輸入戰斗力量,我們用誠信為你輸入溫暖能量,這是武漢戰“疫”的溫暖風景。
以科學、理性戰勝未知和恐懼,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彼此,這應是一種文明自覺,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守衛人類共同命運的抗疫行動隨之而起。以科學、理性戰勝未知和恐懼,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彼此,這應是一種文明自覺,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查理克亞斯認為,當中國出現老子、孔子、墨子、列子、莊子之時,古希臘涌現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2018年11月,希臘國家劇院上演中希雙語話劇《趙氏孤兒》,中方導演聯袂希方演員講述中國古代故事。
“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文明交流互鑒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反映了亞洲和世界各國的普遍愿望。
孟夏時節,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及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讓世人領略了亞洲的地大物博、山河秀美,真切感受到了亞洲文明的絢爛多彩。展廳中央是“亞洲客廳”,中國傳統文人書房里裝飾著來自亞洲各地的非遺作品,相互交融,別有特色,體現了亞洲文化的兼收并蓄。
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賓齊聚中國北京,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來讀懂歷史,把握現在,守望未來。亞洲對話大會進一步架構溝通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的橋梁,順應當前合作發展大勢,承載亞洲各國人民對文明交流的愿望,因勢而動,順勢而為。
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指出璀璨的亞洲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浩瀚星空,多彩亞洲。絢麗的表演、多樣的藝術表達了亞洲各國藝術家攜手推動亞洲繁榮進步、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美好心愿。習主席親自倡議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正是為促進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提供的全新平臺。
5月15日,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搭建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平臺,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以本次大會為起點,同心同德,攜手共進,各國文明將在交流互鑒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