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3日23:34 來源:金融時報
靴子落地!
3月13日,央行發布消息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于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其中包括兩方面內容:
1. 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
2. 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充分保障了市場的流動性。其中對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的銀行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
規模擴大 保障市場充足流動性
市場對此次降準已有預期和期待。
在2月24日召開的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發布會上,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近期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也將進行年度動態調整,將有更多達標銀行得到優惠政策支持。在另外一場國新辦發布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也透露,下一步擇機實施2019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釋放長期流動性。
另外,本周召開的國常會明確,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并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此前兩年,動態考核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均在年初的1月25日落地。”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數據收集等前期工作可能有所延后。在3月11日國常會提出明確要求后,今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落地。
2019年動態考核后釋放資金規模為2500億元。王青認為,考慮到去年以來普惠口徑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速明顯加快,今年動態考核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規模加大到4000億元。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指出,從效果來看,此次定向降準屬于“加量版”,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在當前全球股市震蕩的情況下,既有助于保障市場充足的流動性,也有利于穩定投資者信心。
普惠金融定向降準
怎樣傳導至實體經濟?
人民銀行自2018年起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年度考核制度。
前一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5%的,存款準備金率可在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
前一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0%的,存款準備金率可按累進原則在第一檔基礎上再下調1個百分點,優惠幅度更大。
2019年起,央行進一步降低定向降準門檻,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于1000萬元”,更大力度支持銀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央行上述負責人表示,近期人民銀行完成了2019年度考核,一些達標銀行由原來沒有準備金率優惠變為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另一些銀行由原來得到0.5個百分點優惠變為得到1.5個百分點優惠,總的看,對這些達標銀行定向降準了0.5至1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已確立了“三檔兩優”的存款準備金率新框架。第一檔大型銀行是12.5%,第二檔中型銀行是10.5%,第三檔小型銀行是7%。
今年年初,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鋒在2019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執行“兩優”后,大多數小銀行、服務縣域的金融機構實際存款準備金率是6%。
除了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有效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于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上述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定向降準兼顧主動推動和事后激勵,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為何特殊“關照”股份制銀行?
“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中型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談到為何特殊考慮股份制銀行時,央行相關負責人回應,考慮到去年人民銀行已對符合條件的農商行和城商行實施過定向降準,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中所有大型商業銀行都將得到1.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優惠,為發揮定向降準的正向激勵作用,支持股份制銀行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同時優化“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率框架,此次對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同時要求將降準資金用于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并且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王青指出,在我國銀行體系中,與國有大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相比,股份制銀行的存貸比處于最高水平。這意味著在加大信貸投放過程中,股份制銀行面臨更大的可貸資金來源約束,而額外降準將直接提升股份制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
一位股份制銀行普惠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股份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較高,大部分也難達到第二檔的定向降準水平。“總體而言,希望多措并舉使實體經濟貸款利率降低。”
中國貨幣政策怎么走?
近日全球金融市場震蕩,各國央行紛紛降息或加大量化寬松力度,全球貨幣政策環境再度寬松。
對于國內下一步貨幣政策的走向,央行提到,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在當下,應堅持“以我為主”,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使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靈活”,根據經濟增長、物價趨勢等內外部因素變化,來進行更為靈活的調節;“適度”,則意味著雖然調節會更多、頻率更大,但幅度適度。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我國貨幣政策主要依據國內經濟形勢、通脹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決定。未來,將進一步釋放LPR改革潛力,引導貸款實際利率降低,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2019年8月人民銀行推進LPR改革,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傳導的效率顯著增強,帶動貸款實際利率明顯下行。數據顯示,2020年1月一般貸款利率(不含房貸)較2018年高點累計下降0.6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來源:金融時報客戶端
記者:張末冬
編輯:楊晶貽郵箱:fnweb@126.com 關注金融時報公眾號看更多獨家新聞資訊↓↓↓
文章已于修改
12月2日,記者從省大數據管理局獲悉,《2020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揭曉,河南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由2018年的第24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9位,1年上升15個位次,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脫貧摘帽作為奮斗的新起點,蹄疾步穩地寫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轉換”的下半篇文章。相比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為更高層次的接續性規劃,既要避免“斷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蹴而就。
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國新辦26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有關情況。李偉表示,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人民銀行也將組織有關金融機構改進服務,運用一些移動設備延伸我們的服務觸角,主動上門或者遠程辦理金融業務。
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人民銀行將從現金管理、支付服務,普惠金融三個方面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
在8月份北京推出“復工復產政策包”的基礎上,市發改委昨天再次梳理91條政策工具,推出《北京市普惠性產業政策工具應用指南(第二批)》,聚焦金融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商務服務業、養老家政服務業等領域,讓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加速“抵達”企業。
近日,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574號(教育類433號)提案的答復中表示,關于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教育部組織專家做過研究論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實現“幼有所育”。
聯播+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沖擊,中國對外開放力度不僅未有縮減,而且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增量、擴容。11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再次擲地有聲地向世界傳遞中國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
他們告訴總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及時有力到位,要不此次疫情期間“很難挺過來”。離開公司前,李克強對三全公司員工寄語道,你們在做食品行業,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爭取美味第一,三個全是第一。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今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69.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前三季度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今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69.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前三季度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