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6日19:52 來源:光明網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
光明網訊(記者 陶媛)3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在會上表示,目前,疫情防控期間到港的國際航行船舶日均大約在500艘次。主要運營的還是貨船,客船基本停運,日均在船船員大概7000余人。水路口岸外防輸入環節的工作重點主要是防止國際航行船舶以及所屬船員正常的船岸流動導致的疫情輸入事件。交通運輸部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提升識別能力,實施分級管理。主要是利用船舶交通管理系統,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多種手段來加強國際航行船舶的動態監控,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對重點區域的判斷,對船舶實施有區別的監管措施。
二是應用信息數據平臺,開展遠程非現場執法。開展對入境船舶的信息摸排,及時將我國的疫情防控政策通報給到港的船舶,同時對船舶、船員證書的狀態進行遠程的核查,確保證書文書有效。督促船舶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加強值班,保障安全。
三是建立應急聯絡機制,加強聯防聯控。對于重點船舶,做好錨泊安排和監控工作,同時加強周邊水域管控,為海關和衛健部門登輪檢疫、檢測提供便利。同時,我們還協調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相關的國際組織出臺接受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展期、延期辦理相關證照的政策,避免不必要的船岸人員的接觸。
楊新宅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發揮聯防聯控機制的優勢,突出入境口岸所在地地方政府的作用,強化口岸通關后的船舶、人員的接續管控工作,實現全流程管理。
[ 責編:馮浩]
16日,吳淞口貨船流量1533艘,超過去年同日的1379艘。船聯網大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國物流水運開航率、貨運量、斷面流量均較去年同期下降。
16日,吳淞口貨船流量1533艘,超過去年同日的1379艘。船聯網大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國物流水運開航率、貨運量、斷面流量均較去年同期下降。
根據通信衛星等方式獲得的船舶信息,中國沿海及內河的船舶活躍度正在快速提升。通過衛星等方式獲得的中國沿海、內河船舶軌跡(不含港澳臺地區),3月中旬相比2月下旬,渤海灣至長江口,以及北部灣區域,船舶航跡明顯擴展,說明船舶出港、航行的活躍度大大提升。
保護與發展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對通航安全的保護,長江航運的發展也無從談起,沒有對智能化、數字化的投入,航運發展也難以邁入現代化行列。2019年5月,長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正式運行,“寧道測903”輪配備了無人測量船、側掃聲納、磁力儀、無人機等測量設備,航道變深了,航道的全景化、智能化、數字化也走向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