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0日12:34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武漢3月19日訊 (記者柳潔、通訊員邱晟)3月19日13點24分、15點13分,湖北首批開往廣東的兩趟免費復工返崗高鐵專列先后從湖北荊州火車站開出,“點對點”輸送1631名荊州籍務工人員到898家廣東企業返崗復工。此次赴粵務工人員全部申領了健康碼,并通過了核酸檢測。
據了解,荊州是勞務輸出大市,2019年在外務工人員約為115萬人,疫情期間共有82萬人返鄉滯留荊州,其中22萬人需到廣東復工。
為做好專列輸送工作,荊州市提前制定工作方案,組建7個工作專班開展工作。下一步,荊州市將繼續加大和廣東省對接力度,推動各縣市區和廣東省有關縣市區“點對點”、分時段、分批次組織輸送荊州務工人員入粵返崗。
當天,務工人員分別坐上G4368次、G4318次始發專列駛離荊州火車站。在到達廣州后,相關企業進行接站,將他們“點對點”地接到企業按規定的時間進行隔離,并組織他們進行防疫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在確保他們身體健康之后安排返崗。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會上介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有關部門一道,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拓渠道、強政策、優服務,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就業幫扶力度,累計幫助358萬搬遷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實現了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就業。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的兩肩,一頭挑著民意,一頭挑著政聲,數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凝聚了最大公約數,畫出了最大同心圓。辦理網絡留言,黨員領導干部要將“群眾路線”請到網上,確保網民的訴求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近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該省農業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通過高質量備耕、高標準春種、精細化田管以及高效率秋收,克服疫情特別是三次臺風影響,今年糧食生產可實現“十七連豐”。
冷鏈食品的疫情防控,是今年進博會市場監管保障工作重點之一。為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管理,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北京、浙江等多地在近日上線“冷鏈食品追溯平臺”。
從地形上看,鄭州和許昌之間,一馬平川;許昌中心城區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僅50公里的距離,航空港的建設為許昌帶來機遇,也使鄭許融合發展提上日程。“市域鐵路項目建成后對促進許昌城市結構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功能構建、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28日表示,前三季度,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為23.7萬農民工追發工資等待遇29.4億元。張瑩介紹,截至三季度末,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有1.79億人,較二季度末增加了200萬人。
定點幫扶三年來,福建福州市人社局組織企業在甘肅定西市107個鄉村舉辦141場各類招聘活動,帶動近兩萬人就業脫貧。“先摸底、再計劃、后推送”,江蘇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建立健全崗位征集發布制度,幫扶中西部2.93萬貧困勞動力就地就業,吸納80.13萬人到江蘇就業。
山東聚焦重點地域“返崗難”,啟動農民工“暢通行”活動,開展“點對點”專車(專列、專廂、專機)運輸服務,保障農民工安全暢通返崗復工。濰坊市坊子區積極探索企業間“員工共享”模式,有效解決了企業用工“不平衡”的難題,實現了跨行的互利共贏。
為夯實筑牢返貧致貧防線,江西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出臺指導意見,將運用就業監測系統,以戶為單位加強對貧困戶就業務工勞動力的管理,確保有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貧困戶每戶至少實現一人就業。
題:“綠”從天目盎然出——湖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新觀察 這是在位于浙江湖州吳興高新區的浙江三一裝備有限公司拍攝的等待交付的履帶起重機(7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