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30日13:52 來源:河南經濟廣播
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2019年度全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報告》對自然人投資者、一般機構投資者、專業機構投資者狀況等進行了詳細分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國股票投資者數量達15975.24萬,較上年同期增長9.04%,其中自然人投資者占比99.76%。
散戶:投資經驗提高,學歷越高越大膽
散戶是A股投資者的最主要群體。調查顯示,2019年自然人投資者的投資經驗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購買過集合理財計劃、公募基金的投資者占比增長最快。
受調查自然人投資者投資金融產品的經驗分布
調查還顯示,自然人投資者的學歷與風險偏好呈現明顯的線性關系,投資者學歷越高,風險偏好程度越高。
受調查自然人投資者對投資風險和收益的偏好情況
在板塊偏好上,近半數受調查自然人投資者主要投資于主板和中小板股票,對于板塊的傾向性較上年有所加強。
倉位:散戶加大炒股比重、專業機構明顯加倉
2019年,自然人投資者進一步加大了股票投資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近七成的受調查自然人投資者把股票投資金額控制在家庭收入的30%以內。
與此同時,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股票持倉倉位亦明顯提升。其中,倉位在50%以上的機構占比從2018年的62.7%升至2019年的77.7%,倉位在80%以上的機構占比從27.1%升至46.8%。
盈利狀況:專業機構最優,超九成獲利
在收益方面,2019年在股票投資中盈利的受調查自然人投資者比例由上一年的24.9%提升至55.2%,其中“10%-30%”為主要盈利區間。
當然,機構投資者的獲利更為顯著。其中,近七成受調查的一般機構投資者2019年在股票投資中獲利,其中盈利30%以內的占48.6%。
而在受調查的專業機構投資者中,高達91.4%的所在機構或管理產品于2019年投資獲利。
散戶傾向于以中長線投資為主
在投資風格上,自然人投資者傾向于以中長線投資為主,持短線操作風格的投資者比例下降明顯。
與之相比,有55%的受調查一般機構投資者傾向于價值投資,以長線操作為主,選擇波段操作、以中線為主和喜歡“打新”的占比分別為29.5%和19.9%。
七成選擇在股票盈利10%-50%時變現
受調查自然人投資者止盈變現的預期收益率有所提升,七成投資者選擇在股票盈利10%-50%時變現。
受調查投資者能夠承受的股票虧損比例有所提高,六成投資者在股票虧損10%-50%時會出現焦慮。
專業機構投資者都買了什么?怎么買?
在預期市場走勢不同時,專業機構投資者重點配置的行業差別較大,且在預期市場趨勢性上漲時行業配置的集中度更高。
其中,當預期市場將出現趨勢性上漲時,電子、計算機、通信等科技行業是專業機構的首選,選擇比例達到60.1%,非銀金融、日常消費和醫藥生物排在第二序列,銀行、房地產及其他位于第三序列。
當預期市場出現趨勢性下跌時,銀行和日常消費成為行業配置的首選,選擇比例分別為38.8%和36.2%,房地產、非銀金融和醫藥生物排在第二序列,科技行業及其他成為第三序列。
專業機構投資者在選取配置行業和個股時,基本面變化是其參考的首要因素,宏觀經濟預期是次要因素;此外,在配置行業時還會參考行業配置資金變化;在配置行業和個股時對于技術指標的關注度一般,考慮短期消息刺激占比較低。
隨著法制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的不斷推進,證券投資者保護工作也正朝向更高質量、更多元化的方向邁進。10.背對背與面對面調解解決糾紛讓“適當性管理”不再是空口白話 積極意義:調解讓雙方在現場握手言和。
目前,法院調解平臺有全國2800多家法院接入;投資者網平臺入駐的證券期貨調解組織(以下簡稱調解組織)覆蓋資本市場各投資業務領域、全國各轄區。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與證監會將持續推進證券期貨糾紛在線訴調機制建設,進一步暢通投資者維權渠道、降低投資者維權成本,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和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