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5日14:59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一部分西部地區的農民工被困在了家里,工作沒了著落,這其中很多還是建檔立卡戶。如何讓這樣的家庭盡快解決就業問題、避免致貧返貧?
當記者在蘇州市吳江區見到陳天文時,他剛剛領到在蘇州工作的第一個月工資。
陳天文家庭是貴州省印江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疫情防控期間出不去,而且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工作。
陳天文發愁,印江縣當地政府,以及對口幫扶印江縣的蘇州市吳江區政府也在發愁。一大批像陳天文這樣的農民無處務工,勢必會影響他們的收入與生活。
面對這一情況,印江、吳江兩地政府都認為,印江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但是缺乏就業門路,而吳江企業多,就業機會也多,通過對口勞務協作,兩地完全可以互補。但要做到這一點,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怎樣做到就業信息的精準匹配。
就在這個時候,兩地政府發現他們去年剛剛為印江搭建的三級勞務服務體系,完全可以滿足這個要求。這個就業服務體系包括在縣就業局設立的就業服務窗口、覆蓋14個鄉鎮的的就業服務中心,以及在村里設立的77個就業服務站和選聘的103名勞務經紀人。
兩地政府迅速行動。包括陳天文在內的一大批印江待業農民工,很快獲得了千里之外的吳江企業工作機會。然而,一個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于很多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與吳江企業的工作崗位要求存在差距,面臨著無法合格上崗的情況。
吳江區政府部門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和招工企業逐一溝通,終于找到了破解辦法。
不僅如此,吳江區還推出了對區內企業3年內為印江農民工繳納的社保給予全額補貼等支持措施。而印江縣也針對在吳江企業工作滿三個月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民工,給予每人3000元的就業穩崗補貼。一系列就業扶持政策,讓順利上崗的印江農民工干勁十足。
“三季度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今年以來,我們快速跟進出臺線上培訓政策措施,推出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讓勞動者可以便捷參與線上職業技能培訓。
通知要求,各地要將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52個未摘帽貧困縣畢業生作為就業援助重點,實施結對幫扶、包干到人,優先提供崗位、優先推薦錄用。充分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機制作用,受援地要將貧困家庭畢業生信息提供給支援地,支援地要將其納入就業政策扶持范圍,項目建設、企業吸納等崗位要優先錄用。
通過充分研判疫情防控形勢,今年5月25日,重慶大學率先在重慶市恢復線下招聘,截至6月底已開展現場招聘會30余場,提供崗位需求6000余個。據悉,北碚區人力社保局在6月初共聯系了全區32名像桂佳欣一樣的貧困家庭應屆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困難期切身為他們解困。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實施《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明確2020年至2021年,每年培訓農民工700萬人次以上,以在崗農民工、城鎮待崗和失業農民工、農村新轉移勞動力、返鄉農民工、貧困勞動力等為實施對象范圍。
6月20日,于海燕看著客戶對自己26天來月嫂服務的評價表,笑眼里泛著淚光——五項滿分,都是“非常滿意”。兩個多小時的直播里,近150家參會單位中,最讓于海燕喜出望外的,不是企業,而是一家培訓學校——牡丹江市石管家職業培訓學校。
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中,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對廣大高校畢業生提出殷切期望。社會各界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畢業生腳踏實地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每個人就能實現自己的“確幸”,最終匯聚成國家民族澎湃不息的前進偉力。
湖南中醫藥大學畢業生曾沁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進入畢業季,她參加了多次招聘活動,但是面試都不順利。護理學院講師楊金花是曾沁結對幫扶的老師,得知情況后,她不僅經常用微信和她聊天,還幫她分析就業失敗的原因,讓她找到自己的優勢。
就業問題是“六穩”和“六保”的首要問題,千方百計保就業是我們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勵用工單位在緩沖時期實施靈活的彈性工作制,實施一崗多員或半工半崗,盡可能穩定在崗人員、減少失業人員,等緊日子過后再全員復工。
83所高校,31.7萬名應屆畢業生,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武漢規模創歷史新高的高校畢業生迎來了就業季的考驗。在張晶看來,文法與外語學院的就業成績得益于“三早”:早提醒、早調整、早幫扶。
早上在盒馬配送生鮮,下午在星巴克沖調咖啡……疫情之下,在平臺的幫助下,這樣的就業模式成為可能。其實靈活就業并不是新生事物,零工、小時工、鐘點工都屬于這一范疇,以勞動密集型的餐飲業、零售業、服務業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