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0日13:24 來源:新華網
餐飲行業的“舌尖防疫戰”進行得如何?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各地的情況,分餐公筷更衛生,公“箸”大家,分餐“筷”樂~
廣東素有使用公筷的習慣,餐桌上常有其身影,防疫期間更要落實“公筷原則”。圖為廣州花園酒店服務員擺放公筷。(新華網 李相博 攝)
在哈爾濱市一家全國連鎖川菜館,一位市民在使用黃顏色的筷子進食,餐食旁邊擺放著一副黑顏色的公筷。(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位于石家莊的渝鄉辣婆婆川越食空店,入店門口張貼提醒顧客使用公勺公筷宣傳語。(任詠梅 攝)
在山西省臨汾市古縣某飯店內,飯店在餐桌上擺放使用公筷公勺的提示牌。(付宇鵬 攝)
浙江余姚,一餐館將原有的大份菜肴分成小份供客人食用,以實際行動切斷口口相傳的食源性疾病,為文明用餐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盡一份力。(吳大慶 攝)
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中心的火宮殿近來在餐具的使用上有了“新花樣”——原來的“一位一筷”變成“一位一筷一公筷公勺”,餐廳的電子顯示屏上展出了“文明健康 公筷用餐”的倡議。公筷取菜、公勺取湯,正成為傳統老店的“新風尚”。(周后長 攝)
東北菜在人們印象中是“大鍋燉”。然而東北人在吃東北菜時,對于公勺公筷的使用,也絲毫沒有違和感。圖為長春市二道區一餐館內,食客用公筷為友人夾菜。(夏一銘 攝)
使用公筷公勺正在成為新的餐飲禮儀。在南京一家烤鴨飯店里,食客主動索取公筷就餐。(徐宇嘉攝)
策劃:劉星星 呂佳
統籌:呂佳
文案:呂佳 李幸子 李國紅 邢玉偉 王夢佳 徐樂靜 劉揚 黃維 錢芳
設計:薛亞梅
供圖:新華網廣東公司、新華網黑龍江分公司、新華網河北分公司、新華網山西分公司、新華網浙江分公司、新華網湖南分公司、新華網吉林分公司、新華網江蘇公司
清洗或接觸冷凍冰鮮食品后,應先洗手再接觸熟食;廚房要保持通風和清潔,必要時進行環境和餐具炊具消毒處置。食用后一旦出現發熱、腹瀉癥狀,要及時到發熱門診就醫,并主動告知食用時間、食品種類和食材來源等信息,以助診治。
張文宏再爆“金句”——“分餐制不是愿不愿意的問題,而是就是要做。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不做就要承擔后果。”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慶假期少不了家人聚餐、婚慶宴會等活動,節儉用餐、用公筷分餐等餐桌文明成為佳節新氣象。” 假日常與美食相伴,各地餐飲企業利用假期就餐人數多的有利時機,想方設法宣傳節儉用餐理念。
9月29日,記者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弘揚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堅決杜絕餐飲浪費行為,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七條措施指導餐飲企業制止餐飲浪費,大力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濃厚氛圍。
” 除河北省以外,上海、廣東、山西等地均出臺相關條例或通知,倡導在餐廳、食堂、家庭中推廣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用制度來推廣和保持良好習慣的同時,中國也在通過立法的方式推動社會進步,倡導科學、規范、衛生的生活方式。
新華社廣州9月11日電 題:讓打包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老字號里的消費節約風 ” 在廣州酒家、陶陶居等老字號餐廳,每張餐桌上都會擺有公勺公筷。身為餐飲行業從業者,何艷芬在店里倡導顧客餐飲節約,而身為一名母親,她也很欣慰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餐飲節約的意識。
圍桌共食、互相夾菜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習慣的就餐方式,但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病菌傳播的風險。據了解,公筷倡議提出后,北京市西城區已有近500家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響應,但一些中小餐飲企業,還存在資金困難。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市上下要持續推進文明用餐“一分二公三做到”(推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做到拒食野味、餐前洗手、“光盤”行動),廣泛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
親朋相聚,圍桌共食是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但“筷來筷往”間也為病菌病毒擴散、疾病傳播打開方便之門,成為“舌尖上的隱患”。如
公筷上桌當成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