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4日11:08 來源:新華網
“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網評之253:
盧俊宇
涉疫民事案件哪些屬于不可抗力?企業可以辭退感染新冠病毒的員工嗎?來自疫情相對嚴重地區勞動者遭遇歧視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一)》(以下簡稱《意見》),對這些社會普遍關切做出了明確回答,并突出強調了堅持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維護企業健康發展并重的原則,對各級法院處置涉疫民事糾紛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這份《意見》共10條,處處彰顯著法治的溫度。
疫情沖擊下,勞動者和企業確實都面臨著不少困境,雙方可能會因此產生一些糾紛。《意見》第一條提出“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堅持調解優先”,意味著對涉疫民事案件審判將加大調解力度,旨在通過充分發揮司法調節社會關系的作用,引導當事人和解協商、共擔風險、共渡難關,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如何認定不可抗力、可否適用情勢變更以更好保護當事人權益,尤為社會關注。2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明確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律上屬于不可抗力,此次《意見》進一步明確并細化了不可抗力的法律適用規則和舉證責任規則,強調既要依法適用,又要避免規則濫用,從而引導企業正確認識不可抗力,助推企業早日走出困境。
就業是民生之本。疫情期間,一些地方出現歧視來自疫情相對嚴重的地區勞動者的情況,這嚴重損害了勞動者公平就業的權利。早在1月24日,人社部就印發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妥善保護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等人員的合法勞動權益。《意見》的出臺,又從司法角度及時而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現象畫出法治“紅線”,為被歧視的勞動者提供了最“硬核”的法律支撐,對個別區別對待勞動者的企業亦釋放了明確“不可為”的信號。
此外,在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司法保護方面,《意見》也專門予以規定,通過靈活的保全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期待有關部門把《意見》提出的“10條”貫徹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中,依法查處疫情之下就業歧視等行為,切實維護好特殊時期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充分彰顯法律的力度與溫度。
記者7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凝思匯智 共謀新局”——“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線上已收到建言3.7萬條,線下活動共發放問卷4000多份。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2月6日發布,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面積目前已達6億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3400萬。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
當地時間12月4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導意見。美國疾控中心還建議,如果家庭成員感染了新冠病毒或疑似接觸過病毒,建議在家中也佩戴口罩。該機構警告稱,隨著天氣變冷、假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室內的聚會活動會增多,這將加劇病毒傳播,“普遍佩戴口罩”是一個重要的防疫策略。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財政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昨天(2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審計署、國務院扶貧辦、銀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2019年,財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發現了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類。
據悉,《指導意見》還提出,到2023年,實現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監管格局基本建成;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臺管發放”,補貼政策的科學性和資金績效明顯提高。鼓勵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