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9日17:5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9日電(記者李云平)記者日前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等部門獲悉,內蒙古堅持目標導向,瞄準各類貧困群體精準推進產業扶貧,切實提高脫貧成效和質量。
烏蘭察布市是內蒙古貧困程度最深的盟市,原有的8個國家級貧困旗縣、2個自治區級貧困旗縣現已全部摘帽,還有2460名未脫貧人口。當地聚焦產業扶貧,利用產業幫扶資金和扶貧小額貸款政策扶持馬鈴薯、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拓展旅游、光伏、電商等產業扶貧渠道,切實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水平。
赤峰市是內蒙古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現有未脫貧人口9786人,占全自治區未脫貧人口總數的60.6%,脫貧任務較重。當地結合鄉村振興和農村牧區實際,大力培育有特色、可持續的雜糧雜豆等產業扶貧項目,推進消費扶貧和電商扶貧,幫助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農畜產品實現優質優價,穩步提高貧困人口經營性收入。
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廳長孫振云介紹,今年內蒙古聚焦1.6萬多名剩余未脫貧人口,對強勞力貧困人口,做到產業發展項目全覆蓋、到村到戶,年內實現4877人脫貧;對弱勞力貧困人口,通過公益就業、庭院經濟、集體經濟帶動等方式,提高產業參與度,年內帶動2662人脫貧;對無勞力貧困人口,通過資產托管、政策補貼等措施共享產業發展成果,年內帶動8611人脫貧。
內蒙古聚焦1.3萬名脫貧不穩定人口,堅持脫貧不脫政策,繼續給予產業扶持,強化技術指導服務,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聚焦2.9萬名貧困邊緣人口,加強動態監測,加大項目傾斜,落實金融、技術、政策等幫扶措施,加快增收步伐,防止新發貧困。
目前,內蒙古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31個國家級貧困旗縣、26個自治區級貧困旗縣均已摘帽,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1.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7%下降至0.11%。
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最后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到那時,現在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樂安縣按照“兩不愁三保障”及“保基本、兜底線”的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加大保障力度,加強村級衛計室規范化建設,推行縣級執業醫師“一對一”幫扶制等,為貧困群眾筑起了牢固的“保障網”。
全面推廣山西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脫貧模式,中西部22個省區市共組建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2.3萬個,吸納160多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記者從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15年底,海南墾區共有貧困人口3286戶12088人。截至目前,經各農場公司、下屬單位所在地屬地政府核準,海南墾區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
通過整合區域經濟社會資源,全面推動森林旅游產業發展,帶動旅游經濟快速提高,實現貧困人口收入水平整體提高。貧困地區依托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民族資源、文化資源等,打造個性化森林旅游產品帶動扶貧。
消除絕對貧困、推動全球減貧事業對促進全球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至關重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發造成的嚴重沖擊,全球減貧事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拿出切實舉措。即使面對嚴峻挑戰,應對貧困也不是虛無縹緲的追求,不是空中樓閣和鏡花水月,而是經過不懈努力能夠達成的偉大事業。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余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奪取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的全面勝利。
在國新辦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介紹了我國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唐承沛表示,全國共有20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其中納入低保1852萬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15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