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8日13:21 來源:映象網
文/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楊建國
3月底,河南省委、省政府以“頂格”召開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筆者認為,以這場會議為標志,鄭洛“雙引擎”,將從過去幾年的“疊加效應”,邁入“乘法效應”的全新階段。
如今近兩個月過去,在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方面,洛陽取得了哪些進展?又找準了哪些抓手呢?
過去兩個月,洛陽著力聚焦完善副中心城市建設頂層設計體系,包括《關于支持洛陽以開放為引領加快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任務分解細化,包括實化工作機制、推進措施、協調舉措等,包括各類扶持政策的細化等等。
任務分解方面,洛陽將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點任務細化分解為11個方面115項任務目標,明確了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
包括成立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親自掛帥,組建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開放創新、文化旅游、生態保護治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改革、督導考核、綜合協調、區域聯動等10個工作專班,建立了向上對接、內部協調、對外聯動、督導考核4項工作機制,統籌推動各項工作。
包括河南省商務廳、住建廳、科技廳等省直單位紛紛出臺意見,支持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河南省商務廳提出8個方面的政策支持,助力洛陽加快構建現代開放體系、現代市場體系,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河南省科技廳從高標準建設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強高能級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培育壯大創新基礎、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等五個角度,提出了十六條意見;河南省住建廳則從強化城市設計等角度,提出了六項具體舉措……
更為關鍵的是,對照王國生書記提出的“跳出洛陽看洛陽,跳出河南看洛陽”要求,洛陽摸清了在副中心城市建設中,面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城鎮化率不高,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產業結構不優,缺乏引領性、拉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綜合交通體系不完善,機場、高鐵、高速、軌道交通等建設亟待提質;外貿依存度低,開放水平不高;縣域經濟整體不強,集聚人口能力偏弱。
而在這些頂層架構不斷細化,摸清短板,支持政策不斷出臺基礎上,近兩個月,洛陽在推進副中心城市建設中,找準了哪些發力點呢?
首先,以先進制造業和新基建為抓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過程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可以說是洛陽的主攻方向。在這方面,洛陽一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洛陽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成果不斷,洛陽連續兩年入選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市(州)榜單;成果斐然,“洛陽方案”破解工業污水處理世界性難題,“洛陽技術”建功人類首登月背;載體壯大,全國第12家、我省首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落戶我市;轉型加快,國家大數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成功獲批……
近年,洛陽市委、市政府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圍繞構建“565”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加快環保產業、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產業培育發展,通過建好園區平臺,推動延鏈補鏈,用好產業基金,為洛陽加快推進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而“新基建”則成了洛陽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產業端,最大的亮點之一。
當前,河南正在將5G作為新基建、新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發展5G產業,以工業互聯網為重中之重積極拓展應用場景。
而洛陽在全省率先提出,搶抓國家“新基建”政策和發行特別國債機遇,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以新基建為契機,以新業態為愿景,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為抓手,著力保障好各類要素,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引領帶動制造業發展更實更強更優。
其次,以夜經濟和全域旅游、鄉村旅游為抓手,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以河南省文化旅游大會為標志,河南正式拉開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元年”大幕。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5月8號舉行的全省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中指出,要把文化旅游工作放到全省發展戰略全局中去審視去謀劃,把文旅融合發展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結合起來,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與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結合起來,做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成了河南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而洛陽在這兩方面,都有著不俗的探索。
鄉村旅游、全域旅游方面,以全域旅游的欒川模式為代表,洛陽在鄉村旅游、全域旅游方面,已經成了省級示范模式。
特別是,近年來,欒川縣高度重視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旅游業逐漸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全縣15個鄉鎮不同程度參與旅游發展,61個村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旅游產業直接帶動了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實現了“旅游+扶貧”“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百城提質”“旅游+美麗鄉村”“旅游+溝域經濟”的融合發展。
而下一步發展中,欒川也將全力打造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在示范引領伏牛山區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上擔當作為。繼續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積極參與并引領伏牛山全域旅游示范區和伏牛山鄉村旅游示范帶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旅游,以旅游業為支撐搞活溝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伏牛山區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欒川經驗。
而夜經濟文旅消費集聚區方面,洛陽在全省率先啟動“古都夜八點”文旅消費活動,加快推進洛陽文化旅游行業夜間經濟發展,繁榮夜間文化旅游市場,著力打造文旅消費品牌。
該系列活動,重點培育八個綜合性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地,豐富“吃、住、行、游、購、娛、康、演”等八種業態,打造“古都夜八點”文旅消費品牌。
可以說,洛陽通過突出文化旅游在夜間經濟中的生力軍和消費拉動作用,打造“古都夜八點”夜間文旅消費品牌,培育發展文旅商深度融合、輻射帶動力強的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將更好地滿足市民游客精神文化生活和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
第三,以開放平臺和科創資源為抓手,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和激活創新第一動力,是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動力。而這兩方面,洛陽有著扎實的基礎和優勢。
洛陽目前已集聚自貿區、自創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開放平臺,基本形成陸海空網“四路協同”開放格局,“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的功能作用正在逐步顯現;科技創新資源豐富,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省部級科研院所、國家級創新平臺均占全省的1/3,研發投入強度居全省首位,創新能力潛力巨大,具備了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特別是在擴大開放方面,洛陽通過擴大雙向開放,做好“四路協同”,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省開放大局,建好用好開放平臺,而隨著自貿大廈建成投用、綜保區成功獲批,全面建設跨境電商綜試區,以及爭取伊濱經開區擴區獲批等一系列動作,開放引領成效將會越來越凸顯。
楊建國認為,就河南而言,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以農村電商為載體推動數字鄉村建設,以鄉村旅游為載體推動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等等,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途徑。
高質量發展目標考核全省第四、營商環境評價全省第三、城市可持續發展度全省第五、3個產業集聚區晉位二星級,以及引進省外資金完成目標進度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等等…….過去一年,鶴壁在高質量發展多項指標,均讓人眼前一亮。
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中,強化龍頭帶動,拉長產業鏈條,做大集群規模,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成為了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一。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中,強化龍頭帶動,拉長產業鏈條,做大集群規模,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成為了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一。
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2019年度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考核晉級結果通報出爐。根據通報,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為六星級產業集聚區,鄭州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為五星級產業集聚區,永城市產業集聚區為四星級產業集聚區,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等11個產業集聚區為三星級產業集聚區,鞏義市產業集聚區等44個產業集聚區為二星級產業集聚區,鄭州市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等54個產業集聚區為一星級產業集聚區。
咖啡產業內部,這兩年,開始有這樣一種共識,中國咖啡的世界地位取決于云南,普洱咖啡發展的成敗好壞,深刻影響著中國咖啡業的發展。普洱一方面,推進咖啡生態基地建設,走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培育本地咖啡龍頭企業;三是不斷提高品牌知名度。
上周,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赴河南省新野縣,考察包括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在內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
本周,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河南省副省長、鄭州市市長王新偉率領率領鄭州市黨政考察團,以近兩年“罕見”的最高規格,赴上海考察學習,并舉行市情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
7月13日,河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在駐馬店召開。會議研究分析了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形勢,總結發展經驗,安排部署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
6月5日,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同時站臺,加快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在信陽“頂格”舉行。
六月以來,海南正式邁入自貿港時代。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正式公布。6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等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總體方案》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