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3日08:15 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訊 全國政協委員、輝瑞中國企業資深顧問馮丹龍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份關于促進老齡人口疫苗接種提升總體健康水平的提案。她建議,建立老年人疫苗接種的規范機制,為老年人免費提供重點疾病預防性疫苗接種,通過加強我國老齡人口疫苗接種,提高疫苗整體接種率,實現疾病預防關口前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1902元。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醫療衛生支出為非老年成人的1.6倍,而65歲以上老年人次均門診費用為65歲以下人群的1.9倍。僅按上述人口總數和人均支出推算,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年醫療支出就已超過5000億元。伴隨老齡化進程,相關醫療資源占用會進一步加大,對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帶來更大壓力。同時,老人患病后對其家庭連帶造成看護負擔,產生的間接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開展疫苗接種是預防老年人常見多發疾病發病的手段之一,我國老年人疫苗預防接種方面存在著疫苗防病認知率低、預防接種體系不健全、專屬疫苗少等問題。馮丹龍建議,建立老年人疫苗接種的規范機制,并確定一批老年人專屬、免費接種的免疫規劃疫苗;針對老年人常見多發且醫療負擔重的疾病,將相應的預防性疫苗納入免疫規劃,由政府統一采購,按照自愿接種原則,免費提供給老年人接種,快速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率,同時為老齡人口建立疫苗接種檔案促進相關健康管理。
此外,馮丹龍還建議,加快老年人專屬疫苗審批,特別是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高價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督促帶狀皰疹疫苗供應;加快老年人專屬疫苗的審批審評速度,包括給予審評綠色通道等,促進老年人專屬疫苗的可及;相關部門可制訂“老年人急需疫苗品種目錄”,通過配套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相關疫苗的研發上市。
年初陪母親進城看病,進醫院大門掃碼不會,就診卡自助充值不會,連在醫院食堂買好的飯也因手機支付不會又放下……父親要強一輩子,每每提起這段,懊惱說還不老就寸步要靠孩子,沒想到活這么窩囊。三五天一升級,一年半載一迭代,智能技術的快速更新,讓人有點目不暇接,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則無所適從。
幫助老年人跨過移動支付這道“門檻”,首先需要金融機構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切實提升移動支付產品的便捷化程度。我們相信,只要各方協同發力,真正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夠讓他們享受到更方便更充分的金融服務。
幫助老年人跨過移動支付這道“門檻”,首先需要金融機構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切實提升移動支付產品的便捷化程度。我們相信,只要各方協同發力,真正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夠讓他們享受到更方便更充分的金融服務。
2020第七屆“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5日在濟南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在會上介紹,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同時,給一部分老年人帶來了困擾。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據估計,我國慢病患者約有3億人,高危人群高達5億人。
2020第七屆“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5日在濟南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在會上介紹,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同時,給一部分老年人帶來了困擾。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據估計,我國慢病患者約有3億人,高危人群高達5億人。
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牌……日前網絡上曝出的這些信息,再次引發社會關注“數字鴻溝”問題。李偉表示,央行高度重視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將從現金管理、支付服務、普惠金融三方面入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務的滿意度。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不少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主任盧向東介紹,方案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7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
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國新辦26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有關情況。李偉表示,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人民銀行也將組織有關金融機構改進服務,運用一些移動設備延伸我們的服務觸角,主動上門或者遠程辦理金融業務。
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創新服務方式“兩條腿”走路原則,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還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暢通家人、親友或者家庭簽約醫生為老年患者代為掛號渠道,保留并暢通這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