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8日09:04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九曲黃河一份情 ,兩岸綠林四季清。黃河安瀾,是中國人做了幾千年的夢。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要創作好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黃河流經河南多個地市,與河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2020全國兩會之際,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推出“我家住在黃河邊”特別策劃,深入黃河流域的河南農村基層,采訪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斗實現美好生活的百姓故事。
映象網記者崔學慶
【人物名片】
呂榮輝,2016年成立原陽縣裕明農牧專業合作社,發展葡萄種植。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帶領鄉鄰致富奔小康,成了當地脫貧摘帽典型。
呂榮輝,男,漢族,中共黨員,1990年生,原陽縣靳堂鄉趙廠村人。2014年6月,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本科學歷,農學學士學位。現任原陽縣裕明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8年4月,被中共原陽縣委組織部、中共原陽縣委宣傳部、共青團原陽縣委授予原陽縣第六屆“十大杰出青年”榮譽稱號。2018年5月,被新鄉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評為脫貧光榮戶。2018年9月,當選新鄉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2019年5月,被原陽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評為2018年度脫貧光榮戶。2019年10月,當選原陽縣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代表。2019年12月,當選新鄉市第十屆青聯委員。2020年 5月,被新鄉市人大常委會評為“2019年度人大代表‘雙崗建功’最美代表”。
立志改變黃河邊的家鄉
2010年,20歲的呂榮輝如愿被沈陽農業大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錄取。大一同學聚會,當大家都意氣風發地想象和規劃自己的將來時,唯有他說畢業后要回到家鄉。
回到黃河岸邊那個小村莊?聽到這句話,那些準備考研、出國以及準備去北上廣深發展的同學笑了。
“我們辛辛苦苦寒窗數年,不就是為了跳出‘農門’,到更廣闊的空間施展抱負?”面對同學的疑惑,呂榮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家鄉現在還是比較貧窮落后,一路走來各種艱難別人可能無法體會。如果有朝一日他有能力,那么,他最想改變家鄉的命運。
2014年大學畢業后,他在外打工謀生,選擇的也是遼寧地區涉農企業。但心中扔牽掛著家鄉的農業發展。
呂榮輝與老家村支部書記趙國珍聯系,了解家鄉的惠農政策,覺得回家鄉創業的時機到了,毅然辭掉當時待遇還不錯的工作,當時的老板不愿意呂榮輝辭職,光談話就談了6次以上,希望呂榮輝留下來,可他已經心中下定決心,回來生他養他的黃河灘區發展。
回歸沙土地一展抱負
回到村里,村民們議論,在外上了幾年大學,還是回來種地了。面對流言蜚語,呂榮輝只想用行動證明,給村民做一個榜樣。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面臨的困難很多,2018年,縣領導多次到合作社現場辦公,為他解決難題??h、鄉兩級共青團委不遺余力地幫助他;鄉里的主要領導也多次到現場指導支招,并幫助他成功申報并辦理縣農林畜牧局果樹栽培獎補項目3萬元,快速申請貼息貸款5萬元,并辦理創業開業補貼。2018年秋,呂榮輝的合作社擴大了種植規模。經過這兩年多的打拼,呂榮輝的合作社與設施大棚逐漸步入正軌。
原陽縣郵政局駐趙廠村第一書記吳培忠說,呂榮輝的大棚是他自己設計親自帶頭建的,比別家的都結實得多;他培育的葡萄,格外鮮甜,不愧是農學專業的大學生。
帶領鄉親奔上致富路
因為眷戀這塊并不肥沃但滋養了他的沙土地。回村后,呂榮輝根據村內情況和自己專業特長,牽頭注冊成立了原陽縣裕明農牧專業合作社,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發展葡萄種植,后來又申請注冊了“臻源農家”系列商標。
呂榮輝算了算,大棚內種植的優質葡萄2019年夏季每畝保守可產1500公斤,年毛收入可達60余萬元,純收入40萬元左右,設施農業大棚年可實現純利潤14萬元左右,預計可安置長期工貧困戶30人、短期工20余人,實現增收30余萬元。光榮脫貧并幫扶鄉親們致富的呂榮輝被評為全市的脫貧光榮戶。
他發揮專業特長,辛勤努力,將合作社經營得井井有條,瓜果、蔬菜銷售供不應求。目前該合作社吸納了長期工15人,其中貧困戶6戶7人,短期工17人,長期工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短期工人均年增收上萬元。
趕上扶貧政策的東風,鄉集體產業扶貧項目落戶趙廠村,呂榮輝租用的10個日光溫室大棚、一個聯動大棚正在建設中,預計下半年投入使用。他計劃安置30名貧困群眾作為長期工,帶動周邊更多群眾走上致富道路。
【2020年愿望】
大棚場地達到200畝建成投入使用,帶領村民致富,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榜樣,讓村民對農業發展有更新的認識。
【心里話】
我是農民的孩子,我回老家種地是想通過所學知識發展農業,也想證明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奮斗,不管在哪個平臺都能干出一番事業。
郭金明,76歲貧困戶。他所居住的孟津縣小浪底鎮上梭欏溝曾經是省級深度貧困村。上梭欏溝緊挨黃河、三面環山。如今,該村發展起“風光經濟”,老郭在村里支起了“郭老漢免費茶攤”,這個公益性崗位不僅為他帶來收入,還讓他的“三句半”“小快板”有了用武之地,增加了村里的人氣,提高了自己的名氣,郭金明感到如今的生活格外幸福。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其中,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的商永杰、柏華崗、韓超斌、陳真、任秀波等23名隊員為河南測繪職業學院的校友。
編者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九
她建議,在穩住市場主體、幫扶小微的目標下,財政資金投入的消費券多設計一些小額消費券,精準扶持小商家。
關于全面小康這些你都知道嗎?快來挑戰吧!
“關于系統規劃治理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在2019年全國人大組織的調研座談會上我談到過,今年的大會上我再重新作為建議提出?!苯衲耆珖鴥蓵陂g,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提出了,關于系統規劃治理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議。
在奔向小康的大道上,我們認識了不少老鄉,聽說了他們的故事。
全國兩會系列微視頻“一個都不能少” 張家祥:由地生金
年輕人!你想“破圈”嗎?
王天宇認為,作為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商行等眾多中小銀行也必須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才能跟上銀行業整體發展方向和步伐,突破經濟下行期經營發展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