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我家住在黃河邊?】呂榮輝:大學生回到小村莊 大棚里種出“脫貧光榮戶”

2020年05月28日09:04  來源:映象網

5034

編者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九曲黃河一份情 ,兩岸綠林四季清。黃河安瀾,是中國人做了幾千年的夢。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要創作好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黃河流經河南多個地市,與河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2020全國兩會之際,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推出“我家住在黃河邊”特別策劃,深入黃河流域的河南農村基層,采訪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斗實現美好生活的百姓故事。

映象網記者崔學慶

【人物名片】

呂榮輝,2016年成立原陽縣裕明農牧專業合作社,發展葡萄種植。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帶領鄉鄰致富奔小康,成了當地脫貧摘帽典型。

呂榮輝,男,漢族,中共黨員,1990年生,原陽縣靳堂鄉趙廠村人。2014年6月,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本科學歷,農學學士學位。現任原陽縣裕明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8年4月,被中共原陽縣委組織部、中共原陽縣委宣傳部、共青團原陽縣委授予原陽縣第六屆“十大杰出青年”榮譽稱號。2018年5月,被新鄉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評為脫貧光榮戶。2018年9月,當選新鄉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2019年5月,被原陽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評為2018年度脫貧光榮戶。2019年10月,當選原陽縣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代表。2019年12月,當選新鄉市第十屆青聯委員。2020年 5月,被新鄉市人大常委會評為“2019年度人大代表‘雙崗建功’最美代表”。

立志改變黃河邊的家鄉

2010年,20歲的呂榮輝如愿被沈陽農業大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錄取。大一同學聚會,當大家都意氣風發地想象和規劃自己的將來時,唯有他說畢業后要回到家鄉。

回到黃河岸邊那個小村莊?聽到這句話,那些準備考研、出國以及準備去北上廣深發展的同學笑了。                         

 “我們辛辛苦苦寒窗數年,不就是為了跳出‘農門’,到更廣闊的空間施展抱負?”面對同學的疑惑,呂榮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家鄉現在還是比較貧窮落后,一路走來各種艱難別人可能無法體會。如果有朝一日他有能力,那么,他最想改變家鄉的命運。

2014年大學畢業后,他在外打工謀生,選擇的也是遼寧地區涉農企業。但心中扔牽掛著家鄉的農業發展。

呂榮輝與老家村支部書記趙國珍聯系,了解家鄉的惠農政策,覺得回家鄉創業的時機到了,毅然辭掉當時待遇還不錯的工作,當時的老板不愿意呂榮輝辭職,光談話就談了6次以上,希望呂榮輝留下來,可他已經心中下定決心,回來生他養他的黃河灘區發展。

回歸沙土地一展抱負

回到村里,村民們議論,在外上了幾年大學,還是回來種地了。面對流言蜚語,呂榮輝只想用行動證明,給村民做一個榜樣。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面臨的困難很多,2018年,縣領導多次到合作社現場辦公,為他解決難題??h、鄉兩級共青團委不遺余力地幫助他;鄉里的主要領導也多次到現場指導支招,并幫助他成功申報并辦理縣農林畜牧局果樹栽培獎補項目3萬元,快速申請貼息貸款5萬元,并辦理創業開業補貼。2018年秋,呂榮輝的合作社擴大了種植規模。經過這兩年多的打拼,呂榮輝的合作社與設施大棚逐漸步入正軌。

原陽縣郵政局駐趙廠村第一書記吳培忠說,呂榮輝的大棚是他自己設計親自帶頭建的,比別家的都結實得多;他培育的葡萄,格外鮮甜,不愧是農學專業的大學生。

帶領鄉親奔上致富路

因為眷戀這塊并不肥沃但滋養了他的沙土地。回村后,呂榮輝根據村內情況和自己專業特長,牽頭注冊成立了原陽縣裕明農牧專業合作社,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發展葡萄種植,后來又申請注冊了“臻源農家”系列商標。

呂榮輝算了算,大棚內種植的優質葡萄2019年夏季每畝保守可產1500公斤,年毛收入可達60余萬元,純收入40萬元左右,設施農業大棚年可實現純利潤14萬元左右,預計可安置長期工貧困戶30人、短期工20余人,實現增收30余萬元。光榮脫貧并幫扶鄉親們致富的呂榮輝被評為全市的脫貧光榮戶。

他發揮專業特長,辛勤努力,將合作社經營得井井有條,瓜果、蔬菜銷售供不應求。目前該合作社吸納了長期工15人,其中貧困戶6戶7人,短期工17人,長期工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短期工人均年增收上萬元。

趕上扶貧政策的東風,鄉集體產業扶貧項目落戶趙廠村,呂榮輝租用的10個日光溫室大棚、一個聯動大棚正在建設中,預計下半年投入使用。他計劃安置30名貧困群眾作為長期工,帶動周邊更多群眾走上致富道路。

【2020年愿望】

大棚場地達到200畝建成投入使用,帶領村民致富,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榜樣,讓村民對農業發展有更新的認識。

【心里話】

我是農民的孩子,我回老家種地是想通過所學知識發展農業,也想證明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奮斗,不管在哪個平臺都能干出一番事業。

文章關鍵詞:2020全國兩會 我家住在黃河邊 返鄉創業 全面小康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