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9日16:34 來源:光明網
原創 梁澤運、趙剛 光明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該區生態移民村弘德村,居民主要來自“苦瘠甲天下”的深度貧困地區——寧夏西海固。
如今,這里整村脫貧的例子,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依托閩寧協作項目開辦起來的扶貧車間,一次性就解決了100多人的就業問題。紅寺堡區累計搬遷安置移民23萬多人,回族村民劉克瑞就在其中。2017年劉克瑞全家實現脫貧,更好生活還在后頭。
08年奧運,五十六個民族同舉一面五星紅旗的畫面,早已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
脫貧路上“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是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在中華大地,多元一體、同呼吸共命運的中華民族形成的文化基因。56個民族永遠是一家。
01
在脫貧主戰場,“直過民族” 過得好么?
什么是“小康”?
《詩經》里說:“民亦勞止,汔可小康?!?/p>
千百年來,“小康”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期望。
隨著社會變遷和時代進步,我們對“小康”的認識也有了一定變化。
尤其在少數民族群眾心里,“小康”具有了更豐富、多元、切實的含義。
“小時候喜歡吃糖,想著以后每天能吃上一顆糖,就算是小康生活了?!痹颇鲜∨圩遄灾沃莞X暱h匹河怒族鄉怒族漢子根四付說。
由于歷史和自然地理的原因,中國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并不平衡,中國仍存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仍亟待解決。
來源:《可愛的中國》怒族
像根四付一樣,許多怒族群眾過往對于小康生活的認識是“吃得飽、穿得暖”,“如果還能吃頓肉、小酌一杯,那真是賽神仙了”。
怒族屬于云南“直過民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大峽谷中。據有關資料記載,在16世紀以前,怒族還處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生活以采集和狩獵為主。
怒族青年進行劃船比賽,1986年。劉開弟 攝
直
過
民
族
"直過民族"特指新中國成立后,未經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會跨越幾種社會形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
一個文明想要從石器時代發展而來,要經歷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按生產工具劃分),這之后還要經歷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并最終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社會(按社會形態劃分)。
按考古學的定義,這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
但新中國成立后,在黨中央的深切關懷下,怒族等“直過民族”,完成了直接由原始社會跨越幾種社會形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征程,一步步向小康邁進。“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怒江兩岸發生飛速變化,怒族人民期待的小康日子正加速“走來”。
正是有了黨的領導,我們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完成這項不可思議的成就。
來源:《可愛的中國》怒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不屈不撓、長期奮斗的果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誓言“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三大攻堅戰,織密全球最大社會保障網,創造了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奇跡。
——人民日報評論部: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目前,我國深度貧困地區呈現出越來越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趨勢。
據國家民委統計,全國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近一半的深度貧困村、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的11個,以及深度貧困的“三區三州”都在民族地區。
三
區
三
州
“三區”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民族地區農村貧困發生率仍高于全國3.7個百分點?!叭齾^三州”轄區縣及其他深度貧困民族自治地方縣有297個,占深度貧困地區縣總數的72%。
因此,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的重要指示,是當前和今后民族經濟工作最重要的任務。
02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
BBC曾經有一部紀錄片,從2006年開始把鏡頭對準重慶巫溪白馬村的拆遷安置工作,用6年的時間記錄一個貧窮山村成為一座漂亮城鎮的一場令人贊嘆的巨變。
紀錄片在國外大火,就是因為白馬村6年,“從無到有”、從貧困山村到嶄新城鎮的變化,實在來的太快了。
這是06年初的白馬村:
而僅僅六年之后,家具、家電、一體式廚房一應俱全。村民們在本地企業、作坊、服務行業也找到了穩定的工作。
BBC把紀錄片起名就叫做《全球變化最快之地》,足以見得中國整村脫貧所令外國人驚嘆的成就。
這個計劃的規模是如此大,速度是如此快,你在地球的其他地方根本是難以想象的。
——紀錄片采訪者:Carrie Gracie
這算是近幾年來脫貧攻堅,中國速度的絕佳見證之一。
當美國不少人,還在用盎格魯薩克遜人的血脈,標榜自己白人血統;
奧巴馬政府搞醫療改革,希冀于給非洲裔、拉丁裔等社會底層一點保障,卻在特朗普新政府上臺后被全部推翻。
與此同時,中國早已將同屬中華民族的五十六族兄弟姐妹納入了決戰脫貧攻堅的議程之中。
以易地扶貧搬遷為主的移民扶貧,是貧困人口“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的治本之策。
易地扶貧搬遷是指由地方政府組織實施,以“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為原則,將居住在缺乏生存條件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6類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生存環境較好的地方,調整其經濟結構、拓展其增收渠道、幫助搬遷人口逐步脫貧致富的方式。
怒江作為“三區三州”之一,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3.7%。全州98%以上的面積是高山峽谷。缺少發展的地理基礎和空間。
據怒江州州長李文輝介紹,怒江的貧困群眾大多居住在山高坡陡、峽谷縫隙、地質災害隱患點、生態敏感區、交通不便的山區,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
怒江州為此規劃建設了21個集中安置點,樓房329幢,已封頂284幢,全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效果。
一幢幢新樓拔地而起,有了空間,綠色香料產業也發展壯大,成為貧困群眾增收的重要保障,2018年,該州香料植物種植面積達136.56萬畝,草果種植面積達110.57萬畝,覆蓋人口16.5萬人,為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地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31.29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14.2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71.1%下降到32.52%,建檔立卡貧困村從249個減少到206個。其中,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正山說,“黨和政府把我們從貧困中解放出來了!獨龍族人民一定不忘總書記囑托,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規模地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扶貧工作以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始終是國家重點扶持對象。
1
1986年首次確定的331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中,民族自治地方有141個;
2
1994年國家開始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在確定的592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中民族自治地方有257個;
3
從2001年開始實施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再次把民族地區確定為重點扶持對象。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政府更是加大了少數民族扶貧的力度。受到國家重點扶持的少數民族縣為341個,占少數民族地區縣(旗、市)總數的53.5%。
此外,中央財政設立少數民族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少數民族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生產。
黨中央、國務院對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幫扶力度之大、投入資金之巨、派出人員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03
精準脫貧背景下 民族文化保護更有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主張把人的需求分為不同層次,當每個層次被滿足后才會追求下一個層次。
他認為人都潛藏著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就是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寄托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處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致富,更是成為繼續發展弘揚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舉措。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高度的文化自信,離不開五千年文化的血脈相續。
如馬斯洛所說,假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了滿足,愛、感情和歸屬的需要就會產生。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讓當地人民騰出一只勞作的“手”,多了一只演奏、舞蹈寄托本民族情感藝術作品的“手”。
這是脫貧之于民族文化保護的重大意義。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藏族唐卡勉薩派傳承人羅布斯達是一位優秀的畫師,曾經參與修復布達拉宮唐卡壁畫、并且作品被全世界收藏家爭相購買,但他童年的學畫經歷卻并不順暢。
光明網記者 張瑜 攝
羅布斯達說,剛開始學習唐卡繪畫時,環境并不像現在,小的時候就照著家里的一些牛,羊、狗來畫。
“那個時候,我們學的時候連一張紙都找不到?!绷_布斯達講道。
不僅物質上,他說,那時候甚至畫師都不是一個受尊重的職業。逢年過節,經常去村民家里畫唐卡,不僅沒有錢掙,當地人家請我們父子倆吃頓飯就算作是報酬了。
但隨著黨的關懷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羅布斯達所處的少數民族地區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群眾吃飽了飯,回過頭來對于唐卡的藝術價值有了新的認識。
唐卡所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越來越煥發出新的活力。
如今,來到羅布斯達的畫室,墻上一幅幅勉薩派唐卡,吸引著慕名而來的游客駐足觀看?,F在,他的唐卡作品一幅就能賣到十幾萬。
民族文化的繁榮,反過來又帶動了當地群眾在本地就業、在本地致富。
在羅布斯達帶動下,上百名學徒先后參與唐卡繪畫培訓班。
好多學生畢業后在縣城開起了合作社,還有一些,在拉薩買了房、買了車,生活更有了盼頭。
少數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地區的瑰寶,現階段,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積極傳承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在經濟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實現了村民的增收。
人社部發布2019年度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億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47.4%。
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連續5年上升,當地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工作深入實施。
2019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還發布了四條“三區三州”旅游大環線:絲路文化線、邊境極限體驗線、滇藏茶馬古道尋蹤線和大香格里拉人間樂土線,推動“三區三州”地區文旅產業發展。
寫在最后:
翻開初中政治課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名句,你一定還記憶猶新。
這其實是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老先生曾說過得16字箴言,就是指各個民族都有自己認為美的東西,弘揚自己的優美文化傳統,各美其美,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
扶貧更是扶志,少數民族地區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想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如何發掘我們勤勞、質樸、肯干的民族文化,成為去除“窮根”的關鍵。
汲取少數民族文化精華,培育和發揚好向上、奮斗的精神氣,鼓足脫貧的勇氣和決心,就一定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根據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講提綱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講師團精心策劃、制作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系列微動漫,共20篇。
這是一趟知青專列,不滿16歲的習近平坐在上面。輾轉幾天后,習近平來到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他將在這里度過七年知青歲月。當時,知青們能吃到蒸玉米團子、高粱米團子,而老鄉們大多時候只能吃糠窩窩。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樹木盡頭,兩間配備空調的廠房矗立道旁,通過水泥路與村道相連。秀梅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秀梅,向鹿邑縣申請并實施了無公害黃瓜溫室大棚到戶增收試點項目,帶動貧困戶40戶,每年戶均分紅500元。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互利村的一些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村黨支部書記付永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斑^去種玉米趕上好年景一畝最多也就300元,現在一畝甘薯加工成粉條能掙3000元,又打工又分紅,日子越過越好。
金色余暉中,船從沅江與西洞庭湖交界處順堤向東,蘆葦搖曳,水波蕩漾。今年初,保護區公開招聘40名協管員,曾慶武因為年輕力壯、地形熟、人頭熟,成了協助保護區綜合執法大隊濕地保護巡護的一名協管員。
一塊塊光伏板讓這座城在光明中砥礪前行,一粒粒雜糧豆讓這座城擁有福澤三晉的家國情懷,一座座老院子讓這座城釋放出轉型發展的新氣象,一條條小街巷讓這座城開啟了文明生活的新風尚,這座城就是山西忻州。本期視頻,我們運用“特寫”與“航拍”的兩極化鏡頭,通過100秒的時長,從脫貧攻堅、特色農業、文旅產業、社會民生等領域,看見忻州的發展與變遷,一同見證忻州奔小康。
北京小伙姜再斌,在家鄉懷柔率先搞起了精品民宿。讓城里人,在喧囂中,尋一個放置心靈的寧靜居所。后來,越來越多的民宿出現在這里,村里人的生活也在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