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有了這條高速路 廣南不再“難”

2020年07月03日21:44  來源:人民網-云南頻道

5034

  地處滇東南石漠化地區的廣南縣,交通基礎設施薄弱一直是限制當地發展的最大瓶頸。截至目前,全縣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641戶40542人,是云南省9個尚未摘帽的貧困縣之一。

  要致富,先修路。2018年底,云南省就將廣南至興街高速公路廣南至那灑段(下稱“廣那高速”)列入該省2019年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項目。2019年12月31日,廣那高速高質量建成。2020年6月30日24時正式通車運營。

  “廣那高速的開通,不僅能解決當地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還能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廣南縣副縣長沈涵說,對助力脫貧攻堅,也具有深遠意義。

  建成后的廣那高速公路。(人民網 李發興 攝)

  “交通成制約全縣發展的最大瓶頸”

  晚飯過后,陸孔祥揣上一包煙,朝舊莫村委會第四小組組長陸正明家走去。“有外地老板想來村里租地種菜,我先過去跟他盤算盤算,不能讓群眾吃虧。”陸孔祥一邊走一邊說。

  陸孔祥是廣南縣舊莫鄉舊莫村委會的黨委書記,這幾天,他不停地在村里轉悠,向村民征求對土地流轉的意見。“多征求些群眾的意見,我們也好跟老板談,不管做什么,都要充分保障老百姓的利益。”陸孔祥說,眼看廣那高速通車了,前來考察的企業一波接著一波,都想來這里搞點產業。

  “村里啥都有,產業很豐富,但限于交通基礎設施的限制,發展緩慢,最近幾年都沒啥太大的變化。”提及當地的產業發展,陸孔祥深有感觸。他介紹,2014年以來,就不斷有外地商人前來考察,但最終都因路況不好,運輸成本大等原因而放棄。交通,成了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如陸孔祥所說,在廣南,舊莫鄉只是全縣的一個縮影,交通成了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

  廣那高速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艱苦奮戰,確保工程準時完工。(供圖)

  “路修好了,最受益的還是咱老百姓”

  與舊莫鄉一樣,廣那高速沿線的群眾都對這條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今年55歲的馮正方沒事的時候經常到自家窗邊看看。窗外,農田阡陌;遠方,山丘縱橫。左邊,筆直的廣昆高速上車來車往;往右,是與之相連的廣那高速。

  馮正方的家與舊莫鄉相連,在那灑鎮岜皓村委會老里鋪村小組。在這里,兩條重要交通要道交匯,一頭連著州府文山、一頭去往縣城廣南。幾年前,廣昆高速的建成通車,讓當地村民體驗到了交通的便利。馮正方的兩個女兒在文山做生意,如果想去看她們,一個小時的車程就能到。“路修好了,你說誰最受益?肯定是我們沿途的老百姓最受益。”聊到這幾年的出行的便利,馮正方頗有感觸。

  村里的養殖大戶周兵和李庭榮各養了200多頭豬。說起交通,他倆一直盼著到廣南縣城的高速通車。“廣那高速一通,廣西方向的老板絕對要來收豬,你信不信?”周兵拍著大腿問李庭榮,老李瞥了一眼后,打趣地來了一句:“那還用你說,肯定多多的來啊。”這句話,引來了大家的一陣笑聲。末了,李庭榮抱起水煙筒,咕咚咕咚吸了幾口。

  要說以前受的出行之苦,大家都不想再去提。這幾年交通的大發展,改變的不僅是經濟狀況,更是人們的思想觀念。為支持廣那高速建設,老里鋪村的代增明被占了4畝多的土地,可他尋思,要是沒有路,守著這些個土地也挖不出“金元寶”來。“只要修路,我們絕對地支持。”

  岜皓村委會村民的心聲,只是那灑鎮因路受益的一個縮影。鎮黨委書記張萍透露了一個計劃,那就是政府已經留出了100多畝規劃用地,打算建設一個農產品轉移承接點。

  “放眼全鎮,我們的農特產品非常有優勢,千畝蔬菜、千畝李子、千畝百香果,還有油茶……”如數家珍的張萍說,處于交通要道的那灑鎮地處廣南、硯山、西疇3縣交界,廣那高速建成通車,全鎮將實現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我們也敢放手干了,下一步還要引進更多龍頭企業來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廣那高速和旁邊的老路形成鮮明對比。(人民網 李發興 攝)

  “有了路,相信廣南不再‘難’”

  6月30日24時,廣那高速正式通車運營,該項目起點位于縣城西側冷水溝村,止點接廣昆高速富寧至硯山段那灑鎮岜皓村附近,路線全長49.67公里。

  沈涵介紹,廣那高速的開通,將解決當地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交通基礎設施薄弱一直是限制廣南發展的最大瓶頸,廣那高速不僅是文山州骨架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云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的一段。”沈涵說,廣那高速的開通,打通了廣南通往文山的通道,大大縮短廣南至那灑之間的行程,以前一個半小時的行程現在只要40分鐘左右,有效解決了廣南群眾通往文山出行難的問題。

  廣那高速的開通,除了能解決當地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外,還能有效促進廣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南縣是人口大縣、資源大縣,總人口近百萬人,居全省第三位,國土面積和總人口均占文山州的四分之一。”沈涵說,廣南人口多、面積大,境內生物資源和旅游資源也豐富,是全國產糧大縣、全國油茶基地縣、全國主要的蒜頭果資源原產地和“中國八寶貢米之鄉”,有八寶貢米、高峰牛、廣南鐵皮石斛、底圩茶等國家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同時,廣南還是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泛珠三角經濟區重要生態屏障,生態與旅游融為一體,旅游資源呈現出顯著的多元化、差異化、地域化特征,有中國世外桃源壩美、山水田園八寶、博吉金國家森林公園、峰巖洞等自然人文景觀。

  “廣那高速的開通,對全縣各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配合高鐵的開通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道路交通網,將有效帶動廣南社會經濟的發展。”沈涵說。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當前,正處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廣那高速的開通,除了補齊交通短板問題,更是對產業、住房、教育、就醫等方面短板的補充,對助力廣南脫貧攻堅具有深遠意義。”沈涵說,相信有了這條路后,廣南不再“難”。

文章關鍵詞:石漠化地區 高速路 廣南縣 通車 交通基礎設施 難 金元寶 舊莫鄉 交通網 貢米 責編:邵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不毛之地蝶變綠色家園——石漠化地區云南西疇縣的綠色發展之路

    “山上不栽樹,喝水跑遠路;坡地不壘埂,種糧要貼本;育得青山在,功德傳后代。三光片區涉及興街鎮三光等6個村委會2253戶,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里,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地區之一。

  • 安居樂業奔小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去年次旺久米全家從西藏貢覺縣木協鄉康布村搬到拉薩柳梧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啟了新生活。易地扶貧搬遷精準施策,就業、社保、教育等一系列政策及時跟進,打消群眾的顧慮。

  • 我國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

    (記者王浩)近日,水利部完成2019年度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結果表明我國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生態環境整體向好態勢進一步穩固,水土流失實現面積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

  • 搬出窮山溝里的人生——廣西71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的全面小康之路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于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舉措,只有搬出大山,才能擺脫千百年來的貧困狀況。廣西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大省區,“十三五”時期,廣西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萬人。

  • 貴州紫云:黨建鏈上產業鏈 助農戶闖市場

    黨員不僅帶頭搞種植,還和農戶結對子,從選種到銷售全程指導。平寨村黨支部還組建了種植合作社,162戶貧困戶全部加入,收益按照“721”方式分配,即70%利潤用于貧困戶分紅,20%用于村合作社,10%用于務工農戶。

  • 綠色正在“喚醒”石漠山區——廣西生態扶貧新觀察

    羅城縣水果生產技術指導站站長姚寧說,2019年全縣毛葡萄產量1.54萬噸,初步形成種植、銷售、加工產業鏈,帶動釀酒、飲料等產業發展。東蘭縣林業局副局長石華說,全縣已形成油茶、板栗、核桃三大經濟林產業,2019年林業產業總產值18.14億元,6.6萬余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獲益。

  •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挎著水壺,拎著干糧,貴州省荔波縣架橋村貧困戶柏應權又開始了一天的巡林工作,“當上護林員,家門口上班,一年工資上萬元,脫貧穩穩的。中西部22個省區市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4.26萬億元,生態扶貧帶動300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地區林草植被持續增加,森林覆蓋率平均增長超過4個百分點。

  • 追夢不停歇 奮進小康路

    5月5日,在貴州省赤水市長沙鎮長興村,農戶在晾曬剛采摘的金釵石斛鮮花。近年來,赤水市積極推進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引導農民在丹霞石上種植金釵石斛9萬余畝,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扶貧產業糾偏提質

    不斷延伸扶貧產業鏈,保證產業扶貧健康發展、保障穩定脫貧、做到持久致富  一條條縣級“5+2”、村級“3+1”的特色產業線,一片片開花結果的扶貧產業園,編織起產業扶貧大網。

  • 云南廣南 百日總攻決勝脫貧(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探訪)

    3月中旬,云南省全面啟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行動,要求在6月底以前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出列貧困村、未摘帽縣全面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廣南縣曙光忠衛韭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地里,最近一派繁忙景象,沒有外出務工的村民,紛紛忙著割韭黃。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