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9日20:5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程祥 王汝希):“班子帶著黨員干,黨員帶著群眾干,群眾之間比著干!”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群眾與黨員干部一起積極參與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矛盾調解等事務,許多曾經是“黨員干部的事”如今變成了“群眾自己的事”。
“有困難就找工作組!”贊根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瑪沁縣其他34個行政村亦是如此。近年來,瑪沁縣以黨建工作實現具體化、制度化、規范化、地域化、生產化、實效化等“十化”為目標,不斷夯實黨在農村牧區的執政根基,群眾也和黨員干部擰成一股繩,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黨建引領 基層發展添活力
““十化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調動了基層老百姓的積極性,減輕了鄉鎮一級的負擔。“讓民眾參與村務管理,現在有什么任務,大家都比著干,積極性特別高,村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了”,村黨支部書記官卻說,自從2019年全縣開展“十化黨建”以來,全村309戶牧民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意愿,全部參與到村務治理中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贊根村不斷開發新的惠民項目為牧民增收、牧民間一些沉積多年的矛盾得以化解、村里的生態環境越來越美、牧民的生活也在持續改善。
贊根村馬背宣講團。 央視網記者 王汝希/攝
贊根村糾紛調解組。 央視網記者 王汝希/攝
“十化黨建”工作開展以來,瑪沁縣在全縣35個行政村逐村成立了發展生產、糾紛調解、環境保護、互幫互助、衛生評估、治安聯防、教育督導、精神文化、保障聯絡、聯系協調、效率督導11個專項工作組,根據群眾專長和意愿將其編入其中,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引導群眾,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和途徑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產業發展、衛生整治、矛盾調和、脫貧攻堅等事務。
產業升級 牧民增收心向黨
自2015年瑪沁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全縣14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285戶7649人。截至2020年4月,瑪沁縣完成貧困人口“清零”目標,實現全縣整體摘帽。
瑪沁縣拉加鎮全景。 央視網記者 王汝希/攝
“共產黨好不好,黃河上架了一座橋。“贊根村牧民代洛一句樸素的話,道出了牧民們對黨感恩的心。近年來,通過黨的各類惠民政策的實施,一棟棟嶄新的居民樓拔地而起,一條條整潔的馬路修到牧民家門口,牧民身邊有了各類醫院、學校,交通工具也從“四只蹄子”變成了“四個輪子”。
“有了黨的好政策,我們的生活肯定越來越好!”在談及村里近幾年的變化時,官卻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今年年初,縣里和村上一共投資了300萬,支持我們發展馬麝產業,預計明年七月份就會產生經濟效益”。官卻介紹說,在充分研究后,村黨支部帶領全村參與馬麝產業,并且安排牧民去學習養殖馬麝技術,“只要我們肯學肯干,銷路不是問題。”
贊根村村民扎貢與妻子。 央視網記者 程祥/攝
隨著牧民的生產生活面貌徹底改變,更多牧民選擇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在贊根村,脫貧后的扎貢不僅參與了村里的馬麝項目,還在家門口開起了一個“小賣部”,扎貢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今年預計收入可以到五萬元”。
“國旗是最好的護身符,共產黨是最大的靠山”。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沒有困難,這已經成為了瑪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共識。
2019年,甘肅省張掖市繼續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這是對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工作的肯定,也為今后張掖市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在2019年11月16日召開的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上,張掖市被授予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稱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以堅實的制度保障滿足人民新期待——各地城鄉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熱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1日一大早,群山環抱的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村民張玉芳騎著剛剛添置的電瓶車,來到村里的扶貧工坊,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以堅實的制度保障滿足人民新期待——各地城鄉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熱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1日一大早,群山環抱的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村民張玉芳騎著剛剛添置的電瓶車,來到村里的扶貧工坊,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三年來,青海筑牢生態屏障,推動綠色發展,通過不懈努力,守住生態,呵護“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