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3日15:42 來源:參考消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9月21日說,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臺媒稱,這應是大陸官方多年來少有的直接且公開的表態,今后大陸的軍機、船艦甚至民間的漁船頻過“海峽中線”恐成常態。
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22日報道稱,臺當局防務部門前負責人李杰在2004年5月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備詢時,曾首度公布“中線”確切坐標,作為兩岸在各自范圍活動的憑據。
▲資料圖片:中國空軍蘇-30戰機及轟-6K轟炸機繞臺巡航。(中國軍網)
報道稱,大陸從不承認有“海峽中線”,主要原因是:中國只有一個,若承認“海峽中線”等于將自己主權一分為二,讓兩岸適用國際法。同時,若承認“海峽中線”,等同大陸承認失去臺海地區的主控權,失去應有的法律和軍事管轄權。
報道稱,中國外交部公開宣布沒有“海峽中線”,算是與臺灣地區攤了牌。
報道表示,今后不僅是解放軍的軍機、船艦,甚至大陸漁船都可能頻繁“越界”,測試臺軍反應,兩岸過去形式上的“中線”已被大陸突破,解放軍逐漸往臺灣海峽這側推進,臺軍如何應對受關注。
河南淅川縣老城鎮下灣村村民 張銀花:可以住宿,吃飯,吃農家飯,一年收入個三四萬塊錢沒問題,這也是個長期的收入。河南淅川老城鎮下灣村村民 石記英:收入現在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前沒有存過錢,現在一年多少能存個幾萬塊錢。
河南淅川曾是河南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之一,同時,它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趁著農閑,淅川縣下灣村的張銀花正忙著把自家民房改造成農家樂,不久就能開門營業。
通過實施華北地區生態補水,南水北調向沿線七里河、滹沱河、瀑河、北拒馬河等20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天然河道得以階段性恢復,水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南水北調持續調水還穩定了航道水位,改善了通航條件,延伸了通航里程,增加了貨運噸位,大大提高了航運安全保障能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水利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南水北調中線2020年度向北方供水及生態補水均創歷史新高,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供水83億立方米,其中生態補水23.6億立方米,工程運行正常。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發揮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是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大國重器,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支撐。
北斗慣導小車在京沈高鐵建設上的成功應用,標志著自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后,首次工程化應用于高鐵建設領域。該小車全部核心傳感器實現國產化,對北斗應用和高鐵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有鮮明的政治底色,那就是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中國發展之所以有中國特色、實現中國夢之所以必須走中國道路,不是因為它是個“發展的例外”,而是始終堅持發展“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9月29日,由中國企業幫助修復改造的尼日利亞中線鐵路開通運營,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通過視頻參加開通運營儀式,當天的儀式在尼三角州阿格博鎮新建的火車站舉行,尼日利亞交通部部長阿瑪埃奇等多名尼方政要出席儀式。
新華社鄭州9月26日電題:河南淅川:用綠色守護京津“水缸”——伏牛山看新變 貧困,曾讓這個山水之城付出沉重生態代價,陶岔渠首不遠處的湯山堪為見證。荊紫關鎮廟嶺村調整種植結構后,發展起千畝中藥、千畝櫻桃、數百畝核桃…… 綠色轉型讓群眾嘗到了“護水之甜”。
摘要:“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在9月2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就此事明確表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