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30日10:5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應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要求,有效服務人口流動、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產業鏈高效協同,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加快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部門供給導向向企業和群眾需求導向轉變,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各級政務服務機構,著力打通業務鏈條和數據共享堵點,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供有力保障。
《意見》提出140項全國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2020年底前,實現市場主體登記注冊、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職業資格證書核驗、學歷公證、機動車駕駛證公證等第一批58項事項“跨省通辦”。2021年底前,基本實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異地就醫結算備案、社會保障卡申領、戶口遷移等74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下一步加快實現新生兒入戶、社會保險參保繳費記錄查詢等8項事項“跨省通辦”,同步建立清單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機制,逐步納入其他辦事事項,有效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異地辦事需求。
《意見》確定了三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明確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重點任務。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助力惠企利企,推動個人服務和企業生產經營高頻事項“跨省通辦”。鼓勵區域“跨省通辦”先行探索和“省內通辦”拓展深化。
二是優化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業務模式。按照“應上盡上”的原則,深化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對法律法規明確要求必須到現場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通過“收受分離”模式,拓展“異地代收代辦”。推動一地受理申請、各地政府部門內部協同,優化“多地聯辦”。
三是加強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服務支撐。加強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服務能力,提升數據共享支撐能力,統一業務規則和標準,加強政務服務機構“跨省通辦”能力建設,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線上線下多樣化辦事渠道。
《意見》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抓緊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和進度安排,加強銜接配合,認真抓好落實,確保改革任務盡快落地見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記者7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凝思匯智 共謀新局”——“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線上已收到建言3.7萬條,線下活動共發放問卷4000多份。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2月6日發布,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面積目前已達6億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3400萬。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
當地時間12月4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導意見。美國疾控中心還建議,如果家庭成員感染了新冠病毒或疑似接觸過病毒,建議在家中也佩戴口罩。該機構警告稱,隨著天氣變冷、假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室內的聚會活動會增多,這將加劇病毒傳播,“普遍佩戴口罩”是一個重要的防疫策略。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財政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昨天(2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審計署、國務院扶貧辦、銀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2019年,財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發現了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類。
據悉,《指導意見》還提出,到2023年,實現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監管格局基本建成;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臺管發放”,補貼政策的科學性和資金績效明顯提高。鼓勵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