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
進口冷鏈食品被發現核酸檢測呈陽性,
成為個別地區疫情反復的主要原因。
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次
成為疫情風險點?
專家介紹,此前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在零下二十攝氏度的條件下仍可存活,冷庫環境溫度較低,適合病毒長期存活。
其次,各地在進行進口冷鏈疫情防控工作時,雖然會結合全球疫情最新形勢全面收集信息,科學確定抽檢商品種類和批次,但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抽檢難以發現所有病毒。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食品安全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問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庭也會選購進口海鮮,法國鱈魚、阿根廷紅蝦等產品,如何確保進口冷鏈食品的安全??
保護大家食品安全
鄭州做到了一馬當先
11月3日,鄭州市上線了冷鏈食品物防追溯系統——“鄭冷鏈溯源碼”,今后,消費者購買進 口冷鏈視頻時,可實現來源可溯,流轉可查,去向可追,讓消費者買的放心。
11月3日后進入鄭州的進口冷鏈食品,
若無“鄭冷鏈溯源碼”,
市民不采購、不銷售、不使用。
昨天上午(11月23日),記者來到二七路一家大型超市,到進口食品冰柜前,探訪“鄭冷鏈溯源碼”的實施情況。
在超市冰區的進口海鮮冰柜前,記者看到所有的進口海鮮商品的價簽旁邊,都貼著一張“鄭冷鏈物防追溯”的二維碼,上面標明了商品的溯源碼,還寫著支付寶掃碼。
記者用支付寶掃描后,看到上面有產品名稱、發貨人、收貨人、檢驗檢疫證明編號等詳細信息,最重要的是,這批產品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也清晰可見。
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自疫情發生后,超市就一直在進行鄭冷鏈二維碼可追溯工作,可追溯信息不斷完善,最初只能掃出產品名稱、產地等信息,目前增加了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結果,讓消費者更放心。
鄭州:執行全國最嚴檢測方法
據了解,自10月底開始,鄭州市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全市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工作方案》,成立了6個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工作專班。
相關負責人介紹,鄭州市目前執行的是全國最嚴格的檢測方法,“每車每批必檢”。進口冷鏈產品在進入市場前,需要提前24小時進行報備。之后接受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工作專班指定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核酸檢測和逐件消殺,通過后,附上二維碼入庫市場。
鄭冷鏈上線以來,鄭州市累計激活了1736家,附碼是62617個,商品入庫7430噸。
提醒各位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冷鏈食品時,選擇有“溯源二維碼”的商品,并打開支付寶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進行掃碼,關注食品產地、來源、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不要采購沒有明確來源信息的冷鏈食品。
此外,
選購冷鏈食品時應正確佩戴口罩,
避免徒手接觸食品表面,
建議使用一次性手套挑選冷凍冰鮮食品,
購物后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