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重要部署,為以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驅動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科技領域來稿,共同探討科技強國建設之路,鼓舞向上攀登的斗志。
我出生在北京,從小就是個戲迷。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央實驗話劇院等場館,看新推出的話劇,這也培養了我對話劇的強烈興趣。
1月28日,春節假后首個工作日,河南省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集中啟動,各地舉行了隆重儀式。第七期“三個一批”,涉及3325個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投產。
時序更替,逐夢前行。在河南杞縣的現場招聘會上,75家用人單位提供2萬余個工作崗位,招聘活動將從1月份持續到3月份;在四川廣安,招聘會有來自四川、浙江、福建、重慶、廣東等地的251家用人單位,現場還設置了技能培訓體驗等功能區;在安徽蕪湖的新春招聘會上,求職者絡繹不絕,今年的招聘會吸引了357家企業報名參會……一邊是企業加速復工滿產、用工需求漲,一邊是勞動者外出返崗早、求職應聘忙。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優化,許多民營企業鉚足干勁按下“快進鍵”。江蘇一家互聯網民營企業,2023年計劃加大海內外推廣力度,奔赴多國,組織超100場線下展會及商貿采洽活動,同時,線上端也計劃舉行超100場主題活動,全渠道助力外貿企業搶訂單。
日前,商務部等10部門發出通知,提出拓寬招商引資資源等12項支持措施,積極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此舉將在穩定和擴大制造業引資規模、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進一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信心在傳遞,活力在涌動。1月份,各地兩會密集召開,著眼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在投資、消費、出口、創新驅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
新歲序開,蒼洱如畫。鷺鷥穿梭稻田,鷗鴨齊聚湖畔;湖水清澈見底,水草隨波飄搖。堅持生態優先,洱海水質連續3年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優。探路綠色發展,洱海畔的云南大理,正找尋生態友好的生產生活方式。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并就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文章,與讀者共同探討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
我曾是一名力學課程老師,從事材料高低溫試驗設備與方法研究工作。1976年,我被調到國家圖書館(時稱北京圖書館),在業務處工作。1978年,我轉到自動化發展部,專注于館藏文獻計算機管理和數字化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