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和我同輩的80后90后,從小外出打拼,只是在春節時才返鄉團圓。名義上,老家仍然是我們的根,是寫在身份證上的戶籍地,實際上,我們好像卻和故鄉疏離了很多。
中國日前公布了2022年經濟數據。按不變價格計算,中國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過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和糧食、能源、債務等多重危機影響,不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遇到較大困難。相較于美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不超過2%的預期增長率,中國經濟實現這一增速展現了強大韌性。
近日,來自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達到3278萬人。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國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今年春節,甘肅省有17萬曾經生活在大山深處的群眾,在新家園里過上喜慶祥和的幸福年。2022年,他們受益于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政策,告別大山,開啟安居樂業的新生活。人隨產業走,移民點里歡聲笑語;綠依自然留,偏遠深山恢復寧靜。
回顧2022年消費市場的變化與發展,一系列生動火熱的消費場景躍然眼前。家庭健康、敬老產品等讓消費更有溫度,方便菜、智能電器等功能性產品讓生活更加便捷,商家也在產品、價格、服務、功能等方面進行優化完善,一系列新變化引領著消費市場向高質量發展。
春節假期匆匆,不少人即將踏上歸程。在不少新聞中,我們都看到過這樣一幕:父母把說不出口的不舍和牽掛都裝在了子女的行李箱或后備箱這個小小的空間里。
兔年伊始,全國人民沉浸在濃厚的春節節日氛圍之際,由《滿江紅》《流浪地球2》《無名》《深海》《熊出沒·伴我“熊芯”》《交換人生》等影片構成的2023年春節檔,也取得了振奮人心的票房表現和持續的如潮好評。這充分證明我國電影市場的持續回暖。
農資作為糧食的“糧食”,其質量的好壞,供應是否充足,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眼下,農資冬儲進入尾聲,春耕備耕工作即將全面展開,要做好春耕備播準備和化肥等農資保障服務工作,進一步抓實糧食生產、夯實穩物價基礎。
與“攤大餅式”的工業園區模式相比,“工業上樓”不僅能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還能促進產業鏈協作及不同產業對接融合,催化產業集群和人口集聚,使生產空間、生活配套、生態環境的共贏成為可能。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鄉村旅游成為春節假期的出行熱點。濃濃的鄉土味中飽含年味、家味,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假期離開城市、返鄉歸田,或是感受熱鬧的集會、畫年畫、貼春聯,或是感受青山綠水、鳥鳴啾啾,原生態鄉村游備受青睞。
武陟縣人民檢察院法警部門緊緊圍繞檢察中心工作,積極服務智慧檢務工作,著力提高警務保障水平,創新履職,依法協助司法辦案,圓滿完成各項執警任務,彰顯了新時代司法警察的拼搏精神。
春節文化不僅為各國人民觀察和感知中國打開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梁,讓更多人領悟中華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與智慧,凝聚“一起向未來”的信心和力量
近日,湖北武漢。李女士分享公婆帶來的近百斤土特產。李女士表示,自己和丈夫過年不能回家,公婆聽說后,置辦了年貨,從老家開車6小時來和他們團圓,很感動。
去年12月,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鉆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鉆探船,實現主船體貫通,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領域重大裝備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同月,我國首座深水科考專用碼頭——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正式啟用,為我國開展深海探測和大洋科考合作提供重要設施支撐。近年來,隨著相關基礎設施和裝備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國深海探測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進步。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廣大青年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立志做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新時代好青年。
十二生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時間的符號,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生肖相關商品更是深受消費者喜愛。今年,生肖消費整體熱度不減,但隨著眾多商家爭相入局,產品同質化、形象設計不符合大眾審美等情況頻發,一些產品“蹭”了熱度卻失了人心。生肖消費如何突圍“出圈”、做大做強,值得深思。
“在一個地方工作,我熱愛它,也要懂它”,這是魯文貴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面對險情時沖鋒在前,改進裝備時研精覃思,魯文貴用汗水與智慧為消防事業添磚加瓦,以火熱青春譜寫消防衛士的奉獻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