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3年全球經濟將延續2022年的放緩趨勢,呈現溫和衰退;全球通貨膨脹率有望下降,但仍將高于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受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地緣政治沖突等影響,世界貿易前景也難言樂觀。總體來看,今年全球經濟仍面臨不小的挑戰,但調整過程同時孕育著復蘇動力,各國需通過多邊合作來加強經濟協調,促進全球經濟復蘇。
《文史哲》雜志創辦于1951年5月,是我國目前刊齡最長的綜合性人文社科學術期刊。2015年6月,我正式入職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暨儒學高等研究院。當時,我既慶幸自己能成為這一老牌精品期刊的編輯,但也擔心因為編輯工作繁雜,耽誤了自己的學術夢想。
2023年元旦是我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作出調整后的首個假期,也是觀察消費信心的重要窗口。數據顯示,旅游、電影等行業率先回暖。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元旦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65.17億元,同比增長4.0%。電影院放映超100萬場,超過1200萬人次觀影。城市商圈逐步熱鬧起來,餐廳前排起了長隊,物流、人流、資金流加快動起來。
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提出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強調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各地要把握好鄉村振興責任制的精髓,確保實踐不走樣。
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優化供給和擴大內需,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努力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不久前,山西平遙古城經搶險修繕后再次對游人開放。2021年,山西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古城墻受到不同程度損壞。目前,城墻內墻已完成全面排險。之前坍塌或夯土滑落的部分已恢復原狀,高大恢弘的墻體美觀堅固,防水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才能培養造就更多時代新人。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來稿,聽聽一線教師們講述如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最近,《縣委大院》收官,收視率達2%以上,在各大平臺的點播量也指數級上升。該劇講述了一個在縣委書記等人的帶領下,人們沖破各方阻力,力求把“鄉土中國”的基層細胞——縣鄉鎮帶往繁榮昌盛的故事。
近日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抓準關鍵環節,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打好種業“翻身仗”。
低碳正成為農業領域的熱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近日,浙江省輕工業質檢院發出首張農產品碳足跡評價證書,貴州省遵義市第一張茶園碳票發行。
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題,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建立維護金融穩定的長效機制需要強有力的法治保障。近期,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配合有關部門履行后續立法程序,推動金融穩定法立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