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十四五”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到2025年,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科技創新體系更趨完善,有力支撐城鎮低碳可持續發展,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
加快構建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是新時代水利發展的目標。日前,水利部發布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有關情況,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0085億元,較去年全年增長33%。
走進甘肅蘭州新區,項目管理人員、一線施工人員正圍坐在一起,聽黨的二十大代表、甘肅藍天救援隊隊長於若飛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於若飛說:“青年要腳踏實地、敢想敢為,把對祖國的情感融入個人事業的追求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人才是第一資源。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科技人才在大國綜合國力較量與全球科技競爭中的作用愈發凸顯。
明年,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要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在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其中包括“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這也是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一個重點。為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在高度重視國內大循環的同時,應多措并舉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這是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殷切期望,也為新征程上的廣大青年指明了前進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全面落實重大決策程序制度”“扎實推進依法行政”。
合規建設已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做強做大、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在此過程中,企業合規不能再簡單停留在合法依規的基礎層面,而應將其納入企業常態化管理,持續強化全員合規意識,由外及內推進合規體系建設,以現代化治理手段推動企業行穩致遠,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機票和火車票的搜索量顯著上漲、旅游產品的咨詢大幅增加、酒店民宿的預訂量持續走高……近日,各大出游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文旅市場明顯升溫,一些平臺的文旅產品預訂熱度甚至已超去年同期。數據折射出大眾文旅消費需求的加速釋放,不僅是助力行業恢復信心的一場及時雨,也是推動市場主體優化產品供給的助推器。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來稿,共同探討如何在新征程上更好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凝心聚力。
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自2015年深圳在全國首推“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即惠民保的7年來,這一由政府引導的普惠性商業醫療保險火遍大江南北。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推出263款惠民保產品,覆蓋29個省級行政區,參保人群達到億人次級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強調“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美麗中國”。在中國砥礪前行的足跡里,綠色印記分外鮮明,綠色轉型方向明確。
12月26日,新華社播發追記青海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朱治國的長篇通訊《一名組織部長的生命答卷》,讀來感人至深。朱治國43歲燃盡生命,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人生優異答卷,永遠值得人們深情懷念。。
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抓準關鍵環節,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打好種業“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