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誠信建設高峰論壇”發布了《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系統梳理2021年以來我國網絡誠信建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提出加強網絡誠信建設的思考建議,為網絡誠信建設高質量發展凝聚了廣泛共識、貢獻了寶貴力量。
發布“中國好人”,帶動更多人向上向善;持續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網絡暴力、網絡水軍等問題;開展“城鄉文明創建巡禮”等主題網上活動……去年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召開以后,我國網絡文明建設蹄疾步穩
把人才用在“刀刃上”,要堅持市場與人才相結合,以市場的認可度來衡量評判人才,是注重人才實干實績的重要表達,也能判斷人才是否與崗位相適,讓人才在適合的崗位上,優化區域人才發展生態,方能達到“如魚得水”的效果。
弘揚時代新風,建設網絡文明。8月28日至29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舉辦。網絡文明是伴隨互聯網發展而產生的新的文明形態,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推動網絡文明建設,需要“滴水穿石”的韌勁,在點滴中積蓄、在時間中沉淀。開展河南好網民“流行語和故事征集”“好網民禮贊建黨百年”“好網民好素養好風尚”等主題活動,組織好網民標準討論,發布爭做河南好網民倡議書,群策群力共舉,廣泛輻射帶動,厚植好網民理念。
精簡村級工作機制和牌子,改進村級組織出具證明工作三個具體任務為抓手,明確了進一步把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組織保證的總體要求。對聚焦基層減負,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提供了基本遵循。
河南是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新時代新任務,新征程新使命,干事創業,沒有過硬的本領不靈,沒有過硬的作風不行。時代“硬任務”呼喚“硬作風”,接住接穩時代重任,能力與作風雙過硬是關鍵。作為基層黨員干部,一言一行都被群眾時時刻刻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一線是選調生墩苗壯骨的重要課堂,搭建一線“實踐課堂”,引導選調生到具體的工作中歷練,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短板,有針對性地提升,也在基層努力發揮聰明才智中讓自己發光發熱,把智慧和汗水揮灑在希望的田野,在基層天地中實現人生價值,書寫無悔青春。
展望未來征程,面對百年一遇的歷史機遇,我們倍感責任重大,需要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體會先輩們百折不撓、歷久彌堅的理想信念,感悟眾志成城、握指成拳的磅礴偉力,學習接續奮斗、永不言敗的斗志擔當,聽黨指揮,鼓足干勁,篤行不怠,奮斗出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精彩篇章。
立足新發展階段,黨員干部特別是青年干部,要充分認識學好黨史這門必修課的重要意義,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為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云南保山市始終把促進農民增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加強黨組織引領,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加大就業幫扶力度,讓農民握住增收“金鑰匙”。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572元提高到2021年的14754元。
實踐證明,一個道德修養高尚的人,才能為人民做更大的貢獻,才能成為有益于人民的人,而那些有著低級趣味的人,往往干著危害人民的事,與人民的意愿背道而馳,往往被歷史和人民釘在恥辱的十字架上。
青年是構筑美麗中國的“一磚一瓦”。特別是新時代的青年干部,生在國旗下,長在春風里,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懂奉獻、知廉恥、有熱愛,才能無愧于黨和國家委以的重任,才能在實現個人價值的路上走的更穩、走的更遠。
互聯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變量”,而網絡安全是信息產業發展的“最大命門”。2022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暨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9月5日上午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開幕式上對首批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進行了授牌。
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最大政治優勢,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歷史。
隨著“朋友圈”的不斷擴大,我國不斷形成集聚和配置全球服務貿易資源的“引力場”,在服務貿易國際合作方面的影響力、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能力都明顯提升。這既是優勢,也是責任。這就更需要始終引領開放精神。
臨近教師節,不少家長又為給教師送禮的問題糾結起來。在廣西柳州某學校,有學生家長因反對湊錢送禮給老師而被家委會成員逼迫退群。隨后,該位反對湊錢送禮給教師的家長將此事發至個人社交頁面,火速引發圍觀和熱議。
8月30日,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朱琴等397名同志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管理委員會等198個集體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