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近段時間很多單位在人才招聘時采取了線上考試的形式。“無人監考”為不法分子發現了商機,一些不法機構通過多種方式發布廣告參與“助考”,從中謀取利益。這嚴重干擾了用人單位的正常招聘工作,在社會上產生極壞影響。
共產黨人的“心學”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新形勢新任務,為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的重要命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形成的思想理論創新成果。修煉共產黨人的“心學”,對于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也只有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才能從制度約束的“不敢”過渡到內在自覺的“不想”。
當代干部承擔著新的歷史重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決不能有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態,必須一以貫之繼承老一輩革命家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歷久彌新的作風傳統,自覺凈化思想、滌蕩靈魂、提升境界,在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
。“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光榮,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必須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強大力量,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而團結奮斗。
黨的優良作風是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是經過百年風雨磨煉鑄就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也已經成為了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強化作風建設,就是要主動對標先進典型,學習他們苦干實干的精神,立足本職、埋頭苦干。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對黨忠誠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無論身處體系的哪一環節,都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擔任的工作職責相匹配,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當前,“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團結一心,英勇奮斗,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我為群眾辦實事”,所謂“實事”就是群眾的“急難愁盼”。為群眾辦實事,就是要為群眾救急、排難、消愁、解盼。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千難萬險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始終得到人民衷心擁護,最為關鍵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基層干部要不斷增強自身本領,將勤補拙、篤學不倦,真正將“活到老、學到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透徹并落到實處,做到“胸中有丘壑,葉納百萬兵”,讓手中的“打虎棒”愈發強硬,支撐自己愈行愈遠。
一百年來,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圍繞完成不同歷史任務進行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
基層黨員干部要時刻勿忘加強個人修養,提升思想境界,要以縱使職務有“天花板”,但干事沒有“天花板”的信念對待自己本職工作。每個人的潛能都是巨大的,只要滿懷激情就可以不斷挑戰極限,為干事創業鋪路,讓夢想成為現實。
要進一步加大新《安全生產法》宣傳力度,完善豐富活動載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安全文化深入人心、深入基層,增強全民的應急意識,讓“安全”成為全社會共同追求,厚植安全生產的社會基礎。
年輕干部要“善思”,堅持學習,勤于思考,在工作實踐中摸索出新的點子、新的路子,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新的工作方法,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收獲、在收獲中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機械做事,陷入事務主義,是很難提高認識和工作水平的。”臨近年終歲末,有些人感覺疲憊不堪,卻又成績寥寥,其實就是因為陷入了“事務主義”泥沼。
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化競爭環境,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必須跳出當前固有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的銜接性,構建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新格局。
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展到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我們黨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與千千萬萬個黨支部堅強有力的支撐密不可分。可以說,一部黨支部建設史,就是一部生動的黨的奮斗史和發展史。
中國共產黨百年思想的輝煌,不僅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的實際,而且還把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新思想,升華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的內涵,實現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