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漯河市大手筆推出人才新政策,實施“百千萬”人才計劃,通過完善人才配套政策,強化人才服務保障,打造現代人才發展治理體系,確保各類人才“引得來、留得下、用得上”,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是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鞏固執政之基的重要途徑。要深刻認識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將其擺在重要位置抓實抓好。
與此同時,一些鄉村基層黨組織老齡化嚴重,但因為基層無年輕人才發展黨員卻成了難題,更談不上黨建引領群眾實現鄉村振興。只有讓更多年輕人才返鄉發展,才能讓鄉村更有發展動力,才能得到更好發展。
群眾利益無小事。要真心訪民、實干為民、苦干惠民,答好民需的“填空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要答好民想的“選擇題”,提升群眾的“滿意度”;要答好民盼的“加分題”,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群眾的事要“多問”,群眾的事要“馬上辦”。要落實首接首辦、交辦督辦工作機制,既要做到精準告知、答復,又要盡力縮短辦理時間,讓群眾的事情“有人辦”并且“辦得好”,才能讓群眾心上“無事”,從而多了放心、安心、舒心、順心,也才能滿意、幸福。
完善志愿服務體系,延伸“快遞服務+引導服務”的主動服務新標桿。對于一些不方便來辦事的群眾,既可以“送上門”辦理,也可以集中下沉進行登記、認證等工作,還需要能夠提供“保姆式”“陪伴式”的志愿服務體系,讓群眾辦事有人帶,從而辦事效率更高。獲得感也更香醇。
但必須清楚,紀律監督是為了護航高質量的發展,監督的目的不是為了嚴懲不貸,反而是在“找茬”“挑刺”中及時發現傾向性和苗頭性的問題,開展好談心談話,為干部筑牢思想防線,實現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目的。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多地將學習成果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社區治理服務水平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際行動。不少地方就以“辦實事”為核心,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發揮。
趕考之路的風雨兼程,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新時代干部隊伍。培養一支數量充足、政治過硬、作風過硬、專業過硬的年輕干部隊伍,也才能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奔赴下一個征程。
眾所周知,煤炭工業和電力工業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城市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先行基礎產業,也是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保電煤、電力供應就是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在當前的形勢下,急需有關部門和企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煤炭生產供應、交通運輸、節約使用上功夫。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與時代同心同向,要敢為天下先、勇于拼搏進取,奏響“青春樂章”、綻放“青春光芒”、激蕩“青春力量”、張揚“青春風采”、擔當時代大任,書寫輝煌絢爛的時代篇章。
對于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不能視而不見、避而遠之,也不能因此心浮氣躁、灰心失意。要正視問題的存在、深挖問題的根源,為后期解決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集結群智、群力、群策,緊抓問題的關鍵,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意志要比問題更“堅”,精神要比挑戰更“強”,投入最大的力量,矢志不移地將難題解決好。
俗話說:“腳下沾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實際工作中,要學會俯下身來、沉下心來跟農民朋友交流,說實話,務實功,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好事服好務。同時,要多關心農民朋友,切切實實為他們解決困難,如此也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黨員干部應學史鑒今,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做到講政治、講擔當、講奉獻。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廣大基層干部要樹立“為民造福”理念,立足崗位,當好人民群眾的公仆。用汗水、責任和擔當,為群眾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應充分發揮在家庭建設方面的獨特作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每個家庭。要堅持以德立家,建設和睦家庭,使家庭成為婦女幸福的人生港灣;科學教子,用正確行動、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教育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健康成長;治家有道,以文明家庭為榜樣,培育良好家風。
基層治理人才隊伍建設要重在“培訓”。要從青年農民、社會組織、知識青年中優選人才建立人才庫,分類實施培訓計劃,培育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產業發展帶頭人、農村電商人才,精選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進入后備人才庫。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基層治理的真實寫照,也是制約基層治理整體效能的現實難題。只有牢牢抓住黨建引領,創新工作方式,才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 以黨的建設為引領,增強領導力。基層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發揮如何。必須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導向,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統籌推進黨的組織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兩個方面,進一步延
與群眾悉心交談,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深挖問題根本,并把具體問題詳細記錄,為日后工作的開展提供切實方向。駐村工作要結合實際,不能有花架子。年輕干部面對群眾提出的各式問題,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積極安排部署,不遺余力解決問題。
只要對群眾有益,縱然跋山涉水、赴湯蹈火也要闖一闖。新時代黨員干部遇到阻礙要絕不放棄,看清大環境,摸準痛難點,找到切入口,用“釘釘子”精神攻營拔寨、闖關奪隘,增加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