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14:33 來源:映象網
宏偉的主墓室內景,在棺槨上方,用銀色金屬板遮擋的是古代盜洞
映象網訊(記者 段晉哲 文/圖)1938年,當時王家村一個叫喬黑的老漢在具茨山老山坪東麓一處緩坡的前犁地,牛的一條腿蹬進一個窟窿,把牛腿拔出來后,喬老漢將牛鞭桿兒伸進窟里,竟伸不到底兒。喬老漢就找來村里的年輕人,將洞一點點挖開,原來是個墓門。喬老漢犁的地,其實就是周定王墓前甬道。
于是這里吸引來十里八鄉的人看熱鬧。人們小心翼翼打開一個個石門,走進墓的大殿,發現了墓室上方的盜洞,不知何年何月周定王墓已被人盜過,而盜洞打的位置也讓人不僅感嘆當時盜墓賊的水平之高。盜洞直接穿山而下,準確地打到了棺木的正上方,巧妙地避開了防止盜墓所設置的巨大青石門,如同現在流行的盜墓小說描述的一樣。至于當初墓內是何等富麗堂皇的樣子,都有什么奇珍異寶已成為一個千古之謎。
站在具茨山的老山坪上遠望,東南方向是廣袤無垠的豫東平原,左右兩側,山崗逶迤起伏,猶如大鵬展翅。由于龍虎山的地形地勢非常符合中國傳統的“枕山面屏,氣聚風藏”的風水理論,是一處難得的風水寶地,故此,明代周定王選此地建其墓及其妃子墓。
周定王墓建于1404年,1414年建成。其陵墓坐西向東,是一處由磚、石建成的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地下宮殿建筑群,被專家們譽為十三陵的縮影。墓室鑿山起券,由甬道及前后及配殿組成,縱長約40、寬34米,總面積1970平方米。前殿長12.33、寬9.58米,左右各為兩配殿,寢殿長9.57、寬25.7、高15米。
周定王墓建筑時間長達14年,因為他一生沒有實現稱帝的愿望,晚年決心要建一個比皇帝陵墓還要大的墓穴。所以,其墓室建筑氣勢恢宏,建筑面積達到1970平方米,比北京定陵還要大。
注:朱橚(1361年-142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洪武三年封吳王,洪武十一年改封為周王,十四年就藩開封。洪武二十二年冬,因擅自離開封地到鳳陽秘密會見岳父馮勝而獲罪,被太祖下令遷往云南。洪武二十四年底獲準回到開封。此后三十余年間,組織編著有《保生余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對我國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朱橚于洪武十四年就藩于開封,因其封國為周,謚號為定,故稱周定王。
7月13日下午,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將今年救護的共計11個品種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紅隼、紅角梟以及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白鷺、夜鷺、斑鳩等共53只野生鳥兒在新鄭市具茨山紅豆杉生態農林開發種植場放飛,這是今年救護站進行的第三批放飛行動。其中有38只鳥兒安裝了環志,環志上的號碼就是鳥兒的“身份證號碼”。
1938年,當時王家村一個叫喬黑的老漢在具茨山老山坪東麓一處緩坡的前犁地,牛的一條腿蹬進一個窟窿,把牛腿拔出來后,喬老漢將牛鞭桿兒伸進窟里,竟伸不到底兒。
在具茨山上看過“天書”和“古城寨”后,還有一個讓人震撼的古跡,那就是在山巔蜿蜒而建的古城墻遺址。
在具茨山上看過“天書”和“古城寨”后,還有一個讓人震撼的古跡,那就是在山巔蜿蜒而建的古城墻遺址。
映象網訊 (段晉哲 文/圖)老山坪古城寨遺址位于河南新鄭市和禹州市接壤的具茨山中,從位于新鄭境內的具茨山攀爬約一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就來到了古城寨遺址。
從鄭州出發約一個小時車程就來到了位于新鄭市的具茨山,將車輛停在半山腰,沿山間小路蜿蜒而上,半小時后可達山脊。攀至山脊后視野豁然開朗,山風習習讓人心曠神怡。舉目遠眺山脊上巨石星羅棋布在野草中間,趟過齊膝深的荒草,來到巨石旁邊,一些遠古的神秘“天書”就躍然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