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百年黨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奮斗史。回看中國共產黨這段充滿艱辛的奮斗歷程,在民族水深火熱的危難關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一起努力奮斗。這段百年奮斗史也始終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共產黨人的根,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共產黨人的本,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
年輕干部是初升的太陽,青年強則國強。年輕干部敢想、敢闖、敢拼、敢干,擁有能夠激起千層浪的激情和熱情。然而,作為“三門”干部,年輕干部的實戰經驗匱乏,群眾工作方法不多、思路不寬。如此往往也使得年輕干部放不開手腳、找不到方法,甚至可能會有失誤甚至是錯誤。要避免年輕干部走彎路,讓年輕干部盡快成長起來擔負重任,就要選派好老師。
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要在新時代履行新擔當新作為,要能夠肩負起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目標,年輕干部要發揚斗爭的精神。只有敢干、肯干、踏踏實實干、務實為民地干,年輕干部才能在奮斗中不負韶華,才能在實干中張揚青春。
確保一代又一代年輕干部能夠茁壯成長,對于干部隊伍結構優化、黨和國家的事業蓬勃發展極為重要。除了靠自己拼搏、磨煉,年輕干部的成長也離不開組織的精心培養。必須在年輕干部成長的關鍵時期,為他們“墊好腳”“鋪好路”,為他們搭建豐富經驗、提高本領的鍛煉平臺。
要做好新時代群眾服務工作,止步不前是不行的,必須順應新時代新常態,符合群眾高標準、嚴要求,與時俱進地提能增效。要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聽一聽群眾的意見建議,將群眾的不滿意作為倒逼自身改進完善服務理念和方法的“捷徑”。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鄉土人才、支撐在鄉土人才。在市場化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家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視,地方對于技術型人才的激烈爭奪,使得鄉村在人才引進方面更顯迫切。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從鄉土人才的篩選、培育、管理、使用方面入手,讓懂農村、愛農村、愛農民的鄉土人才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當前,各地都在如火如荼開展專題組織生活會。為貫徹“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重要主題,必須落實專題組織生活會各個環節工作要求,讓專題組織生活會有“嚴”有“味”。
好思路、好政策確定后,關鍵在于落實。能否抓落實,是衡量一個干部作風、能力、水平的重要標志。黨員干部要爭當“實干家”,鼓足真抓的實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件件落實、事事見效中受益成長。
群眾需求在不斷變化,必然服務要跟得上。既要等群眾“上門”,也要送服務“到家”。要能夠讓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真正轉變為民作風,轉變思想觀念。要變被動為主動,當好為民“服務員”。既要當“店小二”,等群眾上門來“點菜”,也要當“快遞員”,將群眾點的服務送到家門口去,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8月16日上午,漯河市委網信辦組織黨員干部參加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接續文明、傳遞網信正能量。
本屆奧運會,在原本的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后加入“更團結”。“更團結”讓奧林匹克格言有了新的內涵表達,融入了新的價值理念。新的奧林匹克格言不僅彰顯了運動場上體育健兒敢拼敢闖的形象,同時也體現出奧林匹克競賽更有溫度的價值追求,反映了體育運動的精神特質,為這個古老賽事增加了文化厚度。
服務群眾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與時俱進要求,要創新服務,要用心改革,要能夠清楚群眾的不滿意集中在哪些地方,通過領導干部和經辦人員“走流程”,不斷地簡化手續,讓群眾辦事不難,讓群眾事情好辦。
為人民服務,人民肯定是要看效果的,是要看成績和成效的。為人民服務,要的是最終辦成事的力度,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需要的還有一個態度的感受、一個溫度的體會。黨員干部在接到群眾訴求和需求過程中,是什么樣的一種心態和辦事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招商引資出現了阻力,一些投資者有了觀望情緒。要讓企業愿意將項目落地,就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好辦事、辦好事。要主動關心和關注企業發展,既要將企業“扶上馬”更要“送一程”。讓企業落了地、開了花、生了根,也才能在這樣優質的服務中讓企業發展信心更強。有了這樣優質的“保姆式”“陪伴式”服務,自然能夠引來金鳳凰。
近日,中央組織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最美公務員”人選推薦工作。做好推薦工作,要聚焦“最美”,品讀“最美”、感悟“最美”、優選“最美”,確保把真正能夠展現公務員最美形象的代表推選出來。
作為“人民公仆”,很明顯唯一的工作成績就是來自于人民群眾的認可和肯定。因此,要真心實意地去聽民聲,用心地去走訪群眾,主動地去關心群眾。要堅決踐行好群眾路線,多跟群眾面對面地溝通交流。精準地為群眾問題把脈,也才能在群眾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清楚。讓群眾多一分信任,也才能多一點配合和參與。
作為“人民公仆”,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終謹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不管走多遠,都不忘記來時路。新時代新征程,依然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保持艱苦奮斗精神,肩負起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目標。要以人民為中心,幫助群眾解決好煩心事、憂心事和揪心事,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奔赴時代戰場,在鄉村振興第一線、在基層治理最前沿擔當作為。
要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不僅僅需要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更需要黨員干部的一路隨行。回顧以往,我們齊心協力創造了輝煌成就;展望未來,我們將心手相牽共筑美好未來。黨員干部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只有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示范引領,才能凝聚14億多中華兒女之力,創造更加幸福的未來。
服務群眾,服務民生事業,就應多了解群眾的所需所盼,就要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要能夠聽一聽群眾真實想法,按照群眾的“訂單”“上菜”,既能夠讓群眾看得到為民的態度,也感受得到務實的溫度,還有辦好事的力度,群眾的滿意度自然就上得去。
紀律是底線和紅線,要守住“生命線”就必須動真格。要嚴防死守,全方位、無死角地監督和“零容忍”,形成全方位的“包圍圈”,形成強有力的威懾力,引導黨員干部敬畏法紀、敬畏組織、敬畏人民。作為執紀監督的主體來說,紀檢監察干部要抓好“源頭”管理。水池的清澈度、透明度,水溫、水位線,都需要紀檢監察干部時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