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應清醒看到,當前有些地方發展基礎仍然薄弱、自我發展能力仍然不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仍然非常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
好干部不會自然而然產生,往往都是一步步成長成熟起來。基層一線是年輕干部了解實際、向實踐學習的好課堂,也是磨礪作風、提高素質的大考場。年輕干部在基層工作中歷練成長,才能更接地氣、通民聲、懂國情。給年輕干部壓壓擔子,讓年輕干部多“墩墩苗”,有利于他們的歷練成長。但壓擔子要壓得科學,“墩墩苗”要墩到關鍵處,切莫走偏了路、用錯了勁。
年輕干部要想不辜負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期望,就得在基層一線多學習、多觀察、多實踐,不斷成長,努力成為學習能力強、站位高、本領過硬的時代“弄潮兒”。
近日,各地對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提出新的指導意見。意見從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完善財稅支持政策、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改進服務保障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群眾最為需要的地方,就是每一個黨員干部應該奔赴的戰場。疫情刻不容緩,群眾的安全迫在眉睫,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積極響應號召,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優勢作用,筑牢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在群眾安全防護的第一線,敢于沖上去,能夠留下來,為人民群眾圍起安全的警戒線,讓群眾有了“主心骨”,讓人民吃下“定心丸”,形成抗擊疫情的防護力。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員干部應扛起生態文明建設這桿大旗,用為民的本色來建設美麗的祖國。
打通為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探索最多跑一次的行政體制改革,著力提升服務群眾的質量和效果,讓群眾好辦事,讓群眾的事辦得好,這是新時代高標準和嚴要求的為民務實作風,客觀上要求黨員干部不斷地提升服務的意識素養和專業能力,將群眾的事情辦好,讓群眾的事情好辦。
與時俱進是新時代的新要求,必須適應新時代新發展,切實提升“七種能力”。也唯有提升解決實際問題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才能不斷尋求經濟發展突破,鍛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新時代干部隊伍。
對新入職的年輕公務員來說,從校園轉換到單位,對于自己需要做什么工作、如何做好工作,在短期內難免會有些不適應和迷茫。如何順利度過迷茫期,更好地適應工作,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挑戰和挫折?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非常重要。
敬業是一種美德,樂業是一種境界。“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即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一心一意,任勞任怨,精益求精。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敬業,擇一業,心無旁騖;樂業,忠一業,無怨無悔。
好干部是培養出來的。黨從成立以來都非常重視年輕干部的選拔培養,擁有豐富的新鮮血液使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帶領人民群眾戰勝各種困難,取得了偉大的發展實績。培養年輕干部不可或缺,要用“心”盡力才能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薪火相傳。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地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服務群眾有機結合起來,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在為民辦實事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解決困難事,在為民排憂解難中踐行初心使命。
干部來自人民、為了人民,必須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對于年輕干部來說,只有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才能真正認識基層、熟悉基層,進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既是本分也是職責,無論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都不會更改,我們的民族自信也正因為如此才得以建立。在愛國精神滋養下,14億多中華兒女攜手努力,我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東方奇跡”。
八年奮斗,奇跡始成。一個共識越發清晰: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何謂銜接?何以銜接?這份《意見》給出了清晰的時間表、扎實的路線圖——2025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到2035年,脫貧地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現民族復興偉大目標,必須培養一支數量充足、專業化強的年輕干部隊伍。也唯有如此,才能接過社會主義事業薪火相傳的“接力棒”,擔負起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時代目標,在下一個百年的趕考之路上交出一份滿意的時代“答卷”。時代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必須培養好“接班人”,將年輕干部“扶上馬”再“送一程”。
基層工作涉及到穩定基礎,涉及到拔地起的“墊腳石”。基層工作扎不扎實,事關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并且,作為服務群眾的“窗口”和群眾感知服務質量效果的“神經末梢”,如若基層工作不穩固、不牢固、不仔細,群眾的獲得感差,還談什么認可度和滿意度?
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各級基層黨組織以黨建為引領,廣大黨員干部迅速行動,爭當“三員”,筑牢堅實的疫情“防控墻”,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可以肯定,有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有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億萬農民的創造精神,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我們一定能夠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件大事辦好。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任何不好的小行為往往就是釀成惡果的起因,任何微不足道的善舉往往就是獲得成就的初衷。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干部,用好權力這把“雙刃劍”,非常重要。